光明科学城论坛明日开幕 科学城建设进展引人瞩目

宝安湾
2024-12-04 07:40
摘要

以科学赋能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光明科学城建设的重要使命

12月3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新闻发布会。会上,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云介绍论坛的总体情况,并与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钟海,光明区委常委、副区长姚高科就光明科学城建设进展、增强原始创新力以及赋能产业等情况答记者问。

▲12月3日上午,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新闻发布会。

据介绍,本届论坛将于12月5日至6日举办,采取“1+1+7+1”形式,即1场开幕式、1场全体会议、7场平行论坛、1场参访交流活动,并举行重大设施启动运行、重大项目启动建设、重大合作发布仪式、重要机构成立仪式、重大设施共享邀约等系列成果发布活动。此外,平行论坛将结合深圳“20+8”产业发展所需,设置人工智能大模型论坛、光明·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暨转化大会等7场活动,并与深圳市全球招商大会联动,举办参访交流活动,助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据了解,光明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肩负着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以科学赋能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光明科学城建设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依托大科学装置及各类科研平台集聚优势,光明科学城正在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有效赋能产业发展。

延伸阅读——

光明科学城: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新标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深圳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聚焦重大创新载体布局、前沿未来产业培育、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等方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高颜值的光明科学城。

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光明科学城正成为深圳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典范,以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为核心任务,通过产业导向的科技创新,打造一个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中心的创新体系,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基础创新高地,为深圳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重大创新载体集聚发展

12月5日-6日,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将在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这场科学盛会再次将全球目光聚焦于光明科学城。

论坛聚焦信息、生命科学、新材料三大领域,精心设置系列活动。届时,院士专家荟萃,高端机构合作频频,重大科研设施成果丰硕,堪称重头戏、重磅展、重器秀。

作为光明科学城量身打造的国际性高端交流盛会,此次论坛,既是一场高规格、内容丰富的科学盛宴,亦是光明科学城近年创新成就的集中展现,进一步巩固了光明科学城在国际科学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更有效推动了区域内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的深化。

当前,光明科学城重点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科学与技术前沿方向,立足产业需求,一体化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水平科研院校,加快构建交叉融合、紧密协作、相互支撑的创新链条。

重大设施方面,鹏城云脑III、超算二期工程、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等项目加快推进,涵盖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医药、生物制造、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

高校机构方面,深圳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加速发展壮大,形成科技创新、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深圳湾实验室。

光明科学城还构建了一流的创新发展生态,加速前沿未来产业的培育。依托重大创新载体,光明科学城布局了产业平台、产业基金和产业园区,优化完善产业发展创新生态。


产业平台方面,工程生物、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快速发展,集聚相关企业超过160家,获批组建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智能传感MEMS等一批中试基地加快建设,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基金方面,落地了50亿元智能传感器产业基金、15亿元合成生物产业基金等,构建了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

产业园区方面,打造了光明银星合成生物产业园、华强创意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此外,光明科学城深度链接高端创新资源,与东莞松山湖、香港及国际科学机构合作,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为光明科学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大导向赋能

打造产业发展新范式

光明科学城是纳入国家布局,集大学、科研院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于一体的重大科技创新资源平台,如何进一步增强深圳原始创新能力、促进重点领域交叉融合发展?光明科学城正通过体系导向、智能导向和产业导向三大核心策略,成为积极推动深圳及周边地区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体系导向:增强原始创新的体系化布局

光明科学城聚集了一批顶尖科研机构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些机构和设施为科技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科研舞台,成为科技部与深圳部市联动合成生物重大专项、市区联动脑专项等重大科技攻关的主要承载地。在地理位置上,光明科学城拥有独特的优势。它位于香港-深圳—广州创新集群的关键位置,是科技创新要素资源密集、原始创新体系化布局的科技高地。这种精心规划的布局不仅显著提升了深圳市的原始创新能力,还促进了跨学科研究与合作,为解决复杂科学问题开辟了新的路径。

智能导向:驱动原始创新数智化发展

光明科学城在AI for science方面资源齐备,有鹏城云脑Ⅲ、超算二期等算力设施,材料基因组等科学数据源装置,定量合成生物等IT+BT交叉融合平台。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湾实验室、光明实验室、深圳医科院等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AI for science。产业创新中心等聚集区聚焦未来AI+、+AI。光明科学城围绕科学与数智深度融合,正积极探索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科研新范式。

▲深圳超算二期效果图。

产业导向:促进基础研究与产业融通发展新质生产力

光明科学城在推动合成生物、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设施建设的同时,规划布局了20+8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深圳医科院、深圳湾实验室等平台的融合作用,光明科学城形成了“高校院所+装置设施+园区+产业+金融+人才”六位一体的模式,实现了原始创新、技术突破、产业发展之间的交互迭代创新。这种产业导向策略不仅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也开拓了新领域、新赛道、新模式和新动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探索出一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光明实践”“深圳实践”之路。

▲深圳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构建一流创新发展生态

前沿未来产业加速培育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明科学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依托战略科技力量,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

在成果转化方面,加速集聚落地一批大院大所和产业创新中心,大力推动科学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打造一批概念验证中心、检验检测平台、中小试基地和科技孵化器,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探索科研经济发展新路径。其中,合成生物产业加快集聚发展,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落地全国首个生物制造领域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累计培育孵化引进合成生物初创型企业117家,总估值约360亿元,涌现出赛桥生物、赛陆医疗等一批极具成长性的领军企业,吸引了华熙生物、广新生物等龙头企业落户。

在规划布局高质量产业空间上,规划布局光明中心区科学与科技服务业、凤凰城国际研发及先进制造、光明湖生命科技三大总部经济集聚区,加快打造明湖智谷智能传感、新兴湖新能源等5个平方公里级集中连片区域,新改建银星合成生物产业园、卫光生命科学园等一批超100万平方米成果转化空间及超100万平方米产业化空间,充分保障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需要。

在持续加大科技金融供给方面,建成了光明科技金融大厦,设立了百亿级科学城母基金,落地合成生物、脑科学等总规模75亿元的3支市级产业基金,推出100亿元科技金融专项,设立规模2亿元的全市首支种子基金,落地7家科技支行,初步建立“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科学城母基金+种子基金+市场化基金”全生命周期基金体系,覆盖“0→1→10→100”全过程创新链条。

未来,随着光明科学城论坛每年固定举办,将对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和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级具有重大意义。

深圳将继续秉持创新、开放理念,立足全球视野、服务国家战略,将光明科学城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科学城,支撑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相关新闻——

本届论坛突出“科技与城市共融共生”发展理念

紧扣产业发展需求 展示光明科学城硬核成果

光明科学城论坛不仅是探讨科技前沿、开展学术交流的科学盛会,也是推动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的产业大会。本届论坛通过组织主题演讲、议题发言、大会交流等活动,鲜明突出科学城“科技与城市共融共生”的发展理念。

主论坛:彰显科学城“硬核”科技实力,将举行重大项目启动、重大设施入驻、重要机构成立等成果发布活动,展现科技攻关的“加速度”。

七场平行论坛:注重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从科技前沿、产业发展、开放合作三大板块入手,联同全球招商大会,探索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脑科学与脑机工程、合成生物、新材料等“20+8”产业领域的产城融合,推进有组织科研和转化,加快塑造城市新质生产力。

其次,光明科学城论坛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内容时效性强、前瞻性足。以新材料产业为例,本届论坛专设新材料主题会议,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的基础科学问题和新型前沿技术,交叉融合AI技术与材料科学、电子、机械、物理、化学等多学科领域,推动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集聚,逐步形成可持续材料与绿色能源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光明科学城论坛还主动融入全国和全球创新网络,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广邀海内外顶尖科学家、国际著名科学城及机构代表、资深产业专家,深入探讨全球科技前沿发展趋势,促进国内外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林彦君/文 李立治/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