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全球规模最大的工业技术盛会——2024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正式落下帷幕。在这场聚集60余国、超4000家企业的科技盛宴中,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与高端制造四大领域的技术竞逐尤为激烈。中国展团以2.6万平方米的参展规模、312家“专精特新”企业的硬科技实力,成为本届展会备受瞩目的力量之一。
本次全球各大机器人巨头公司秀出肌肉,纷纷展示工业4.0迈入“柔性智能”时代。
深圳高促会观察到,本次展会上,中国力量正从传统意义上的技术突围到生态输出,中国企业的表现凸显三大核心优势:首先是速度革命,埃斯顿自动化本次是全球首发了高速SCARA机器人“ER6-1600”,从研发到量产仅用9个月,重复定位精度达±0.01毫米,现场斩获博世千台订单。而深圳高促会副会长单位商汤科技本次与中联重科联合推出的“起重机械AI设计师”,将百吨级塔吊研发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22天,技术反向输出至欧洲巨头利勃海尔。
其次中国企业的定制化能力在这次展会上得到了全面的展示,如汇川技术的开放式工业互联网平台“InoLink”,破解多品牌机器人协同难题,被德国工业4.0协会纳入标准生态。而新松机器人的氢能生产线专用集群系统获瑞典PowerCell战略合作,首次打开北欧氢能装备市场。
同样,中国企业的绿色技术一路领跑,如宁德时代匈牙利零碳电池工厂实时数据显示,其度电碳足迹仅8.2克,较行业均值下降89%,推动欧洲电池标准升级。而比亚迪匈牙利“超导产线”应用磁悬浮物流系统,能耗降低68%,获宝马iNext系列电池包订单。
本次展会上,来自中国的低空经济与高端制造也在定义新赛道规则,深圳高促会注意到本次展览中,低空经济领域,亿航智能载人eVTOL EH216-S完成欧盟全域适航认证,现场演示150公里汽车零部件运输链,引发DHL、亚马逊等物流巨头关注;极飞科技“海天鲸”无人母舰与拜耳合作推进欧洲农田数字化,日管理面积突破20万亩。
在高端制造层面,中国电科的冷原子束超精密机床实现0.05纳米表面粗糙度,为ASML新一代光刻机提供核心镜组;中石化生物基“海藻钢”材料以1.8GPa抗拉强度获蒂森克虏伯千万欧元订单,降解周期可控特性契合欧盟循环经济战略。
在本次展会上,中欧合作迈向更深层次,如在标准制定权上,海尔主导的工业物联网安全标准被纳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体系,美的发布全球首款欧标/国标双兼容智能工厂中控系统。而在伦理与技术平衡领域里,百度《工业AI可信白皮书》被欧盟《工业智能化路线图》采纳,为全球AI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在跨境生态共建上,深圳高促会组团参加瑞士的全球午宴交流,AI芯片企业鲲云科技与瑞士Mylivezone合作开发工业物联网边缘计算模组,推动技术合规出海。
本次展会上,深圳高促会观察到尽管中方企业成绩斐然,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仍面临关键挑战,在品牌溢价上有短板,部分中小企业需通过CE/GS认证及本地化服务扭转“低价低质”刻板印象。而在知识产权合规上,中瑞“技术转移中心”的设立虽破解部分难题,但企业需强化专利布局与风险预警。在深度本地化上,比亚迪匈牙利工厂通过社区融合提升文化认同,宁德时代以技术授权取代单纯产品输出,为“长期主义”出海提供范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汉诺威展期间,瑞士政府邀请了深圳高促会组团和意大利、德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的人才科技企业一起,汉诺威会展中心的世界之都餐厅开展的午宴交流会,瑞士驻德国大使馆利维娅·雷马大使发表致辞,
瑞士商业中心德国负责人布里塔·蒂勒-克拉普罗恩;汉诺威展览公司国际董事总经理安德烈亚斯·祖格;深圳高促会执行副会长、深爱人才馆馆长尹辉;亨通集团副总裁姜树林;伊登软件董事长丁新云;柏威国际总经理周倩、刘兵、黄晓旋;德孚力奥科技总经理刘超、欣达晟能源执行董事王吉等人出席。
深圳高促会表示,2024汉诺威展揭示,工业创新的竞争已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生态体系构建。中国企业凭借速度、定制与绿色创新优势,正从“技术跟随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然而,如何在高速扩张中平衡合规性、品牌力与可持续性,将决定其能否真正融入全球产业核心圈层。这场展会,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
(受访者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