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洪智广的时候,他刚从戒毒所的大门走出来,朴实的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这样的笑容,是他11年的义工生涯中,面对服务对象时最常见的表情,也是他无论在灾害中救援还是在戒毒志愿服务中,都一直坚守初心的最好见证。
洪智广
腼腆青年变身暖心大哥
洪智广曾是布吉三联村委的一名治安员,后转为岗亭收费员。治安员的迷彩服这一穿就是8年。2007年村委会物业公司准备给他升职时,洪智广选择了离开。那时,他已经通过了心理咨询师考试,拿到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大专文凭,也通过考试成为康宁医院预防保健科的心理咨询师。
早在2006年洪智广加入了市义工联,是热线组的一名志愿者,接听来自四面八方的电话,主要负责疏导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是从此时起,这个淳朴的青年由内向、腼腆逐渐变得开朗、会表达和会劝解人了。
多年坚守戒毒服务第一线
2008年6月,洪智广通过努力考获了国家首批社工职业资格证加入了社工行业,成为深圳市第一批禁毒社工。当年的12名禁毒社工陆陆续续离开,最后只剩下2个人,洪智广就是始终坚守在一线的那一个。
“很多人最开始不了解我们的工作,其实戒毒人员更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我们在他们回归家庭和社会过程中提供无缝接轨服务。”洪智广秉着这样的理念,面对面地服务戒毒人员近10年。
洪智广还记得自己曾帮助过的一名戒毒人员强哥。因为家中遇到挫折,戒毒两年后,强哥第二次进戒毒所。自家农民房因为买毒品而卖掉,强哥也从房东变成租客,家里一贫如洗。洪智广从帮强哥分析遇到挫折时该如何处理、如何舒缓心理压力等方面着手,让强哥从认知层面发生改变,逐渐走出吸毒—戒毒—复吸的死循环。
此外,洪智广经常去看望一些戒毒者,组织义工参观戒毒所,将“禁毒宣传车”开进社区,向路人散发禁毒宣传资料。
灾后团体辅导后,洪智广与孩子们在一起。
人和人之间柔软的粘合剂
2008年5月16日至26日,洪智广作为深圳首批18人的青年义工突击队奔赴汶川地震灾区。“灾后心理重建和黄金72小时的一线救援不同,是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洪智广至今都与当年服务过的青少年保持着联系。“做志愿服务都有点入魔了”,洪智广笑道,“但用自己所学帮助其他人,收获快乐后特别满足。”
记者从洪智广的手机里看到,他和这些经历过“5·12汶川地震”的孩子们的微信互动。有一个在当年地震中失去妈妈的女孩,已经结婚生子。“看着他们正常地生活,过得幸福,我心里特别高兴”,洪智广由衷地说。
此后,洪智广参加了云南鲁甸“8·03”地震救援等工作,他还是深圳市灾害社工志愿队二级队员,广东省公共危机社会工作服务队正式队员。
“深圳是个快节奏的城市,大家都很忙,志愿服务像是人和人之间柔软的粘合剂,让人感觉到城市的温度”,洪智广笑着说到自己对志愿服务的理解。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