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回收体系破解动力电池回收乱象|深思

熊志
04-02 07:5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构建规范、安全、高效回收利用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标准研制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装车量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大量动力电池质保到期,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构建规范、安全、高效回收利用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此次审议通过的“行动方案”,为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顶层设计,精准回应了当前该领域的诸多痛点。

动力电池作为“城市矿产”,其回收利用的市场前景广阔,但极具想象力的市场蓝海背后,暗藏着诸多乱象。比如,一些不具备专业资质的小作坊,采用暴力拆解、超标改装等手段处理退役动力电池,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带来各种安全隐患,扰乱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

类似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部分人在高额利益的诱惑下,不惜铤而走险;另一方面在于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刚刚起步,处在前期探索的阶段,尚未形成成熟完善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市场竞争无序。

为了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相关部门早已付诸行动。2016年,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并分批次公布了白名单企业。2024年,该文件又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提高了准入门槛。

当然,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绝非仅仅打击非法回收乱象这么简单,还需要形成一套标准化的行业规范。毕竟,若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企业的回收工艺参差不齐,回收质量就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后续的再利用也将面临一系列难题。

而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就对相关规范系统化地作出了规定,为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接下来,在标准研制方面,还需要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各方利益,制定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持续提升动力电池的回收水平。

动力电池回收,既是环保命题,亦是经济命题。只有精准破解回收领域的乱象痛点,不断完善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构建全链条的监管机制,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熊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