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志愿者溯源东江源:续写粤港水脉情,践行生态保护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通讯员 羊羊
04-01 20:0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3月30日,深圳河湾文化有限公司携手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下称“绿源环协”)、寻乌县东江源生态保护协会组织的溯源东江青少年生态调研团队,前往江西东江源核心区桠髻钵山,开展主题为“探寻东江源头故事・守护碧水青山”的植物多样性与水生态调查活动。

活动当天,青少年志愿者们沿着东深供水工程的历史脉络,追溯香港与深圳的 “生命之源”,通过实地考察、水质检测实验、观察水生态等,在直观感受“一泓清水入香江”的生态奇迹的同时,也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传承粤港血脉亲情,共担生态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保护理念。

传承六十载供水情缘,开启生态守护新篇。作为粤港两地重要的水源保障,东深供水工程自1965年通水以来,已持续为香港供水60 年,累计输送优质东江水超280 亿立方米;而深圳东江水源工程自 1996年启动建设,至今已成为这座创新之城的“水脉脊梁”。本次环保公益活动选址东江源头,正是为了让青少年深刻理解“一江水润两地情”的历史渊源,感受水资源保护的深远意义。

科学调研+环保实践。在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里,青少年志愿者们在专业导师带领下,化身“生态小卫士”,在断崖式降温天气的冷风细雨中,分组开展植物群落调查、水质采样分析和湿地生态记录。调研活动特别聚焦湿地公园内的水生植物、竹林等典型生态系统,结合绿源环协的“碧水流深”、“溯源江河守护碧水”项目实践经验,通过溯源实践培训,让青少年志愿者们掌握生态环保的各种调研技能。值得点赞和关注的是,本次调研团队还参考了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三年深寻两地青少年联合调研的成果,对比分析近年来东江源区的生态变化。

民间环保力量联动,构建全民守护网络。本次环保活动是绿源环协“碧水流深”项目的延伸实践。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已培育了数百名流域污染监督员,以及200多名流域民间河长;推动了福田河、茅洲河等深圳河流治理;拍摄了首部民间河流动态纪录片《明溪》,并建立起东江流域环保志愿者网络。正如本次公益活动负责人朱珠所言:“从香港市民的饮水思源,到深圳的生态治水,再到青少年的源头守护,这条‘东江血脉’始终串联着两地的民生福祉,是对‘一衣带水’深港血脉与文化的诠释,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以及连接深港两地的重要纽带。”

溯源东江源,续写粤港水脉情缘。青少年志愿者团队通过溯源实地调研,沉浸式体验了“水源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后续将会就本次活动形成调研报告,并通过社区科普、校园展览等方式,向公众传递“守护东江源就是守护共同家园”的环保生态理念。绿源环协也希望透过多组织这类活动,强化公众对水资源稀缺性的认知,培养日常环保行动力,并呼吁更多人行动起来,共同关注和保护滋养着粤港两地同胞的东江水,携手续写新时代“粤港共饮一江水”的深情厚谊和“粤港水脉传奇”。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通讯员 羊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