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何以被印尼总统期许成为“印尼深圳”?

察理思特
04-01 08:17
摘要

当地时间3月20日,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延多在中爪哇省出席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启动仪式时表示,他期待该经济特区未来成为“印尼的深圳”。

当地时间3月20日,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延多在中爪哇省出席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启动仪式时表示,他期待该经济特区未来成为“印尼的深圳”。

3月20日,在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延多在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启动仪式上致辞。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普拉博沃为何有这种期待和畅想?

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又凭什么

能够成为未来“印尼版深圳”?

政策红利驱动:印尼经济特区发展的关键支撑

2009年,印尼通过《经济特区法》,首次开始发展经济特区。近年来,印尼持续鼓励经济转型,包括通过发展经济特区推动区域发展,加快经济增长,助力实现“黄金印尼2045” 愿景。截至目前,印尼已在全国建立25个经济特区,在旅游、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效。

为鼓励建设经济特区,印尼政府提供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措施。在财政方面,根据投资额从1000亿到1万亿卢比不等,政府将按不同额度给予投资者10年至20年的企业所得税豁免。此外,印尼政府还提供包括免税期、税收减免、增值税豁免、奢侈品销售税豁免和地区税豁免等激励措施。而在非财政方面,政府也为经济特区投资者提供便利。例如,建筑使用权长达80年、放松进入许可、高达100%的外资所有权等。

▲这是3月20日在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拍摄的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这一系列举措吸引大量海内外投资者“入局”。 印尼经济统筹部秘书兼经济特区全国委员会代理秘书长苏西维佐诺 (Susiwijono Moegiarso) 表示,自首个经济特区——北苏门答腊塞芒凯经济特区(Sei Mengkei)成立以来,各经济特区已获得 263.4 万亿卢比(合人民币约1154.24亿元,以汇率0.0004计算)的国内外投资,创造了160874个就业岗位,涉及400多家企业。而仅在2024年,印尼经济特区就吸引了90.1万亿卢比(合人民币394.83亿元)的国内外投资。

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印尼政府持续推进多项优惠举措,优先发展工业基础设施,改善国内营商环境,提升营商便利度,使得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在政策和资金扶持下逐渐壮大。

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由原巴唐工业园升级而来,占地4300公顷,是印尼目前最大的国有经济特区。

巴唐工业园由被誉为印尼房地产行业的潮流引领者和创新者PT Intiland承建。作为印尼8个已投入运营的国家战略项目工业园之一,巴唐工业园总投资额13.342万亿卢比,以创新和可持续理念为支撑,构建以石化和能源为基础的重点综合工业区,也是中印尼“两国双园”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是深圳?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

▲2025年3月13日,广东深圳,南山赤湾五路木棉花开。图源:东方IC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坚定扛起“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在短短45年里从边陲小镇“蝶变”为全球科技制造中心,其超前性、开拓性、试验性改革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强有力的借鉴经验。而这种“蝶变”不同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其他城市。

2020年,《南华早报》执行总编辑周松欣此前曾在文章里写到,“深圳是无可争议的中国‘硅谷’” ,拥有华为、腾讯、比亚迪和大疆创新以及至少10家“独角兽”企业。

作为大湾区的最大经济体,深圳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私营企业,而其成功便是建立在私营企业创造力和独创性带来的活力。

2024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9.7%,创近13年新高,连续3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

2025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深圳提出继续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推动产业加快向高向新向优升级,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在更广阔空间拓展产业布局,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构建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圳持续把整个城市作为新质生产力和创新的策源地、孵化器,集中力量支持重点产(行)业、重点产品、重点集群、重点企业加快乃至超常规发展,一次又一次刷新世界对这座曾经边陲小镇的印象。

而同是肩负改革发展排头兵重任的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和深圳有着诸多异曲同工之处。

同为港口城市,深圳和巴唐经济特区都承担着贸易“黄金枢纽”的角色。深圳作为中国南大门,毗邻香港,坐拥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港——盐田港,既共享国际金融贸易资源,又依托大湾区1小时产业圈实现高效供应链协同。同时,深圳背靠珠三角制造工厂腹地,东南亚新兴市场广阔,通过深中通道、深港高铁等基建形成“海陆空”立体物流网络,市场辐射范围广。

深圳市发改委主任郭子平表示,深圳“精心构筑了‘链接全球’的枢纽能力,拥有全球领先的通达速度”。而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同样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坐拥爪哇岛三大产业带的中心,东接雅万高端制造走廊,西连东爪哇重化工业集群,具备海陆空联运的交通网络,辐射东南亚市场的能力较强。

▲这是3月20日在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拍摄的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此外,深圳和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同样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扶持。

深圳

基于税收优惠、行政审批简化和灵活的外资政策等,2024年5月,《深圳市进一步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实施办法》印发,从推动重点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更大力度推进深圳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外资企业提供一流的投资和发展环境,积极打造“全球最佳投资首选地”,“投资深圳”品牌效应持续释放。同时,深圳着力推动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深企国际化布局提质增效,向全球展示了深圳“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魅力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印尼

而印尼得益于《经济特区法》和《2011-2025年印尼经济发展加速和扩大总体规划》的颁布实施,以六条经济走廊(巴厘-努沙登加拉、爪哇、加里曼丹、巴布亚-马鲁古、苏拉威西和苏门答腊)连接各经济特区,为以出口为导向的地区提供特殊的监管制度,进一步优化单独关税区、免税优惠、简化程序和自主管理权,促使巴唐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向多元化、本土化加速调整,营商环境大大改善,吸引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

同时,深圳和巴唐经济特区在产业升级上,又有着极为相似的发展路径。

从低端、单一制造业到布局“20+8”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齐驱并进,不断向纵深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释放产业动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而2018年4月,印尼工业部推出 “工业4.0”路线图,计划通过引入新能源、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业,将印尼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制造中心。2024年,印尼又批准了2025-2045国家长期发展规划,旨在提升高科技产业(机器人、人工智能、5G、航空)的产能,扩大绿色经济,加强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城乡发展。

此外,深圳和巴唐在都注重海洋经济建设,开展渔业应用新场景、新业态,遵循“海洋战略强国”目标,加快海洋综合开发,发展海洋渔业、油气、滨海旅游业等。不同的是,深圳持续推动产业加快向高向新向优升级,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与空天产业集群等持续发力,不断滚动完善“20+8”产业集群,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已形成较为成熟、完善的产业布局,这为巴唐提供了高质量借鉴模版。

印尼经济特区建设起步晚,制造业又经历了“早熟型去工业化”阶段,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特区建设经验相对较少,而深圳的快速成长无疑给了印尼典范和信心。

印尼政府也希望借鉴深圳的“特区模式”,以巴唐为试点,加快推动国家工业化进程,缩小与邻国的经济差距。

中国企业强力助攻,一道跑好历史接力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印尼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以深圳为标杆,本质上是希望借助中国经验实现快速工业化。

近年来,中印尼合作持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经贸合作取得跨越式发展,双方进入共建命运共同体新阶段。

据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对印尼投资持续扩大,已成为印尼第二大外资来源地。

2022年,中国在印尼各领域直接投资达到215亿美元,占印尼吸引外资总额的四分之一。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尼持续推进,五菱汽车、青山钢铁、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深耕印尼市场,为印尼制造业发展添加澎湃动力。

▲当地时间2025年3月24日,中国驻印尼使馆同印尼穆斯林群众组织穆罕默迪亚在雅加达伊斯兰医院举办共同开斋暨慈善捐助活动。中国驻印尼大使王鲁彤、印尼基础与中等教育部长、穆联秘书长穆蒂等出席。图为王鲁彤代表使馆向印尼困难民众代表捐赠斋月慈善爱心包裹。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摄

以青山集团为例,青山集团在印尼苏拉威西岛投资建成了全球产业链最长的镍铁和不锈钢生产基地,让印尼在2021年就以84万吨的产量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一镍铁生产国,从单一的镍铁出口国正式转变为在国际镍冶炼品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供应国。2023年,印尼更是跃升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不锈钢生产国,年产能约600万吨,改变了全球不锈钢的供应格局。

自2021年中印尼两国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巴唐工业园便肩负起印尼旗舰园区的使命。2023年中国国务院《中印尼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总体方案》的批复,更是将其纳入“一带一路”海丝核心区建设版图。伴随着中国福建省政府宣布向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注入16万亿印尼卢比(约合72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中印尼“两国双园”合作正式开启黄金时代。

2024年,普拉博沃总统就职后首次出访,第一站就是中国。普拉博沃在访问中强调,此访旨在传递继续加强印尼与中国友谊和合作的决心,中国已成为印尼在各个领域高度可靠的合作伙伴。对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在会谈中强调,愿一道跑好历史接力赛,深化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同维护亚洲团结和中心地位。

▲印尼雅加达风光。图源:东方IC

在3月20日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启动仪式上,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与巴唐工业园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投资建设、开发运营、促进产业升级及绿色能源应用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与合作。这也意味着,中印尼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继续探索双边合作机遇,共同深化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向高科技、绿色化、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反哺民生,助力印尼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特区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完善及新能源开发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也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发挥重要作用,为印尼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曼达利卡旅游经济特区

以曼达利卡旅游经济特区为例,得益于政策扶持和当地资源优势,曼达利卡从小岛蜕变成旅游胜地。曼达利卡开发商、印尼国有旅游开发公司首席执行官雷斯巴蒂表示:“曼达利卡在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展现出作为旅游景点的巨大潜力。未来5年,我们将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增加酒店数量、开通更多直飞航线等,继续提升曼达利卡的全球吸引力。”也因此,曼达利卡特区建设带动了周边地区就业,据统计,自开发建设以来,曼达利卡已创造逾1万个工作岗位,其中约一半工作岗位提供给当地居民。特区提供旅游业、农业技能和语言培训等,以帮助居民适应更多产业发展,还推出免费体检和“健康厨房”等计划。当地普拉布村负责人拉鲁·维拉表示,特区建设为村里的许多居民带来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家庭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特区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希望和机遇”。

普拉博沃在致辞中表示,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的启动是印尼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该经济特区的建设将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推动本地资源深加工,使产业链收益惠及更广泛的民众。

印尼经济统筹部长艾尔朗加·哈尔塔托说,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集贸易、制造、物流、商业、住宅和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该经济特区已吸引17.95万亿卢比(约合79亿元人民币)投资,创造了7000个就业岗位。

据印尼当局估计,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在未来五年内,将吸资75.8万亿卢比,并创造超过5万个工作岗位,使它能成为类似中国深圳的现代化工业中心。

构建合作新格局,奏响“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时代强音

今年是中印尼建交75周年。

▲当地时间2025年1月7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中印尼建交75周年LOGO设计大赛颁奖仪式暨官方纪念LOGO发布活动举行,中国驻印尼大使王鲁彤(左二)、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左一)、印尼外交政策协会创始人兼主席迪诺(右一)共同为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右二)颁奖。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摄

在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启动仪式上,中国驻印尼大使王鲁彤表示,巴唐工业园是“两国双园”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未来有望成为中印尼合作的典范。他说:“今年是中印尼建交75周年,双边关系日益巩固。中国愿与印尼携手深化合作,推动两国经济增长,造福两国人民。”

这是必要的。

2024年,中印尼关于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指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势不可挡。中国和印尼加强团结合作,是全球发展力量的增强,是和平稳定力量的壮大,是世界多极化进程的重要动力。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和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中印尼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有责任携手“全球南方”国家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在世界乱局变局中伸张正义、维护公道,团结一致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捍卫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做地区合作引领者、南南合作举旗者、全球治理改革推进者,彰显中印尼关系的地区和全球影响力。

中印尼加强发展战略对接,通过市场互通、产业互融、安全协作,合力推进“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和“两国双园”建设,为构建具有地区和全球影响力的命运共同体续写发展中大国联合自强、团结协作、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编辑 高原 审读 张蕾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