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浪潮奔涌的当下,光明科学城以“国之重器”的姿态崛起于深圳北部。作为其核心承载区的新湖街道,正以“科学的春天”为号角,将科学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布局光明科学城18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全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产业集群集聚成势,产值、估值达百亿级;出台“科学新湖”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政校企研”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渐成气候;光明中心区核心地标蔚然成型, 云谷片区城市配套渐趋成熟……一件件工作,拼成了新湖过去一年的奋斗图景。
站在时代的潮头,新湖举目向新。3月28日,新湖街道召开2025年党工委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统筹部署2025年任务。结合光明区二届三次党代会制定的“一城三区”蓝图,新湖街道将在六大领域争做示范,进一步彰显“田园都市 科学新湖”新魅力。
1
新湖有使命: 为光明建设“一城三区”贡献更多新湖力量招募中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发展,科技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今年以来,随着一批人工智能、机器人企业爆火出圈,关于科技创新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科技浪潮滚滚而来,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时不我待。光明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
今年初,光明区新定位“一城三区”,正式跃入视野。“一城三区”是新时期光明的重要使命和奋斗目标,作为光明科学城的核心承载区,新湖街道被寄予厚望,大有可为,也必须奋发有为。结合全区发展定位和新湖禀赋,新湖街道党提出奋力续写“田园都市 科学新湖”新篇章,为光明建设“一城三区”贡献更多新湖力量。
科学是新湖街道的招牌特色,光明科学城18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布局在新湖,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等一批机构和顶尖人才在新湖潜心探索科技前沿,还有一批高新企业和产业集群,堪称含科量极高的街道。“一城三区”无论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还是高水平人才高地,都和科学都密不可分。
“田园都市”则是“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在新湖的生动实践,无论是区党代会提出的“构建疏密有致、山水共融的田园都市”、“构建疏密有致、山水共融的田园都市”还是“加快构建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新格局”,都为新湖街道下一步建设指路引航。
2
新湖有基础:集重要定位、“四链”优势于一身

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就摆在新湖街道的面前,而新湖也有“接得住”机遇的基础。
新湖街道身处光明科学城核心承载区,集重要定位、“四链”优势于一身,近年来通过大整备、大开发、大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去年7月,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花落光明科学城,布局正是在新湖街道。创新是第一动力,光明科学城布局的22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其中有18个布局在新湖,如今新湖已经汇聚一批顶尖大院大所与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产业转化硕果累累,为科研经济的快速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产业体系上,全市两个总部经济集聚区布局新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合成生物等四大产业集群集聚成势。去年,新湖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产值预计约480亿元,新材料产业总产值预计可达160亿元,同比增长超100%,联想、喜德盛等龙头企业产值增长近30%,三利谱增长超60%。合成生物、生物医药产业整体估值提升至130亿元,在孵企业增至32家,驻地企业突破90家。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人才聚集上,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等科研机构都位于新湖,这里已经汇集了数千名院所人才,其中不乏院士、高被引学者等顶尖人才,显著的人才优势,正逐步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城市形象提档升级。从昔日农场到建设光明科学城核心区,新湖街道山水林田湖齐聚,城市与自然和谐交融,城市品质不断提升,逐步成为高颜值代表。前有欢乐田园万亩花海刷屏,去年又有科学公园(北翼)对外开放,天空之境迅速成为打卡新地标。今年还将迎来深圳市科技馆(新馆)开放使用。这三大地标的生长,恰是新湖从“农业底色”向“科学新城”蜕变的最好写照。
新湖街道的城市品质跃迁不仅体现在万亩花海与天空之境的风景里,更体现在云谷片区城市配套渐趋成熟、中心区“两馆一中心”核心地标初具规模、辖区PM2.5指标排名全区第一、空气质量优良率全区第二、高端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就在家门口等实实在在的成绩中。
3
新湖有行动:六大领域争做示范 续写“田园都市 科学新湖”新篇章

其势已成,其时已至。站在新起点,肩负光荣使命、已积攒一定基础的新湖街道正起笔书写历史的新页。
“围绕‘田园都市 科学新湖’这两张名片,新湖街道将在六大领域争做示范,进一步彰显新魅力。”新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林海表示。
第一张名片,新湖将以更大力度汇集科学资源,赋能产业创新,激发人才活力,打造动能澎湃的“科学新湖”。
聚焦科研赋能创新,在加快科研经济发展上争做示范。新湖将利用好大院大所创新潜能,密切科学家与企业家的联系,促成更多项目合作、联合攻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现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聚焦抓产业促发展,在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上争做示范。新湖将以产业化思维为引领,发挥龙头企业的磁吸效应,用好各类产业空间,加快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协同高效、优势互补现代产业体系。
聚焦筑巢引凤栖贤,在开创人才工作新格局上争做示范。新湖将全力打造更优人才发展生态,“一站式”精准专业开展人才服务,通过各类项目活动发挥人才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切实增强人才对新湖的认同感、融入感和归属感。
第二张名片,新湖将以更大力度赋能田园资源,推动重点片区建设,强化城市运营治理,打造国际友好型“田园都市”。
聚焦丰富自然资源,在打造田园综合IP上争做示范。新湖将坚决保护并利用好宝贵自然资源,落实基本农田整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产业,依托第十五届全运会带来的关注和人气,积极谋划农文旅科宣传营销,擦亮集文化、商业、旅游、研学、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IP。
聚焦核心城市定位,在建设典范品质城区上争做示范。新湖将加快建设云谷光明湖生命科学总部经济集聚区,打造好中心区“光明城市会客厅”,推动已规划和在建的大项目加快落地,并持续丰富新湖的交通体系,积极争取上级更多项目资源导入,打造宜研宜创宜居宜游的大美新湖。
聚焦共建共治共享,在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上争做示范。新湖将积极适应治理新变化、新形势,主动创新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带动企业、居民、商户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以改革办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出来的精彩。围绕在六大领域争做示范,新湖街道已出台推动全年高质量发展10项重点任务,今年将全面铺开进一步激发“政校企研”创新活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等工作,为光明建设“一城三区”贡献更多新湖力量。
阳春三月,新湖大地繁花盛景、生机盎然,各行各业热火朝天、拔节生长。拥抱“科学的春天”,需要战略定力,更需要奋发有为。在这里,“田园都市 科学新湖”正用实干拼出最美“春景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刘彦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