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三月,乍暖还寒,中山火炬开发区颐康老年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颐康中心”),来自香港今年76岁的老人黄伯(化名),每天都和伙伴们一起晨练后,一边歇息一边“喝早茶”。餐桌旁黄伯向记者讲述为何来中山安享晚年时说,“在香港哪里有这么宽敞的空间?”如今他在中山养老,少食多餐,生活规律,儿女每半个月驱车到中山探望也很方便。
中山火炬开发区颐康老年服务中心入选香港“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为有意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养老的香港长者提供更多选择。受访者 供图
2025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6周年。记者了解到,多年来,中山市民政局在深化养老服务湾区融合上主动作为,特别是深中通道通车后,我市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协同融合发展,深化粤港澳养老服务合作,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推动中山市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跨境养老”正日益成为大湾区老年人的养老新趋势。
“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落地中山
无独有偶,今年77岁的冯伯2024年11月在女儿女婿的陪伴下,入住颐康中心。近半年来,他对中山的养老环境赞不绝口。
冯伯入住颐康中心的两居室。精致的建筑装修风格、宽敞的居住空间、24小时的室温调节、随时收看香港免费电视节目等温馨细节,让老人感觉“像回到家一样”。冯伯的女儿冯小姐告诉记者,随着年纪老迈,父亲先后被确诊患有脑退化、帕金森等疾病,下肢活动能力不佳。2022年开始,家属通过自费入住香港的私人养老院,同时一边轮候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护理安老床位。“如果留在香港,等到政府资助的护理安老床位最起码要2~3年。”冯小姐说,“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落地中山,为她和丈夫带来了好消息。
宽敞的居住空间深受香港长者的欢迎。记者 王云摄
据介绍,根据广东省民政厅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劳工及福利局签订《关于共同推进粤港两地养老合作的备忘录》和《有关扩展〈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合作意向书》,双方开展合作探索,共同选取由内地机构营办的养老机构参与香港特区政府的“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该计划由香港社会福利署资助符合条件的香港长者在内地养老机构的食宿、护理服务及基本医疗等费用,有意参与该计划的长者须先经香港安老服务的统一评估。目前全省参与计划的养老机构总数达15家,为有意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养老的香港长者提供更多选择。
颐康中心院长陈伟铭告诉记者,中山市民政局高度重视该工作落实,多次到中心指导工作,支持该院申请纳入“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通过主动扩大机构养老床位市场容量,提高机构承接能力,同时带动我市养老服务整体质量提升。2024年,颐康中心与港方签订合作协议。近期,香港社会福利署再次到访颐康中心,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工作,对中心服务质量表示肯定,也分享了香港地区养老服务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为双方未来的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据悉,香港社会福利署还同时对广弘颐养院、华宇乐颐养院等两家机构进行了考察,也有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陈伟铭说,随着中山交通区位优势的日益凸显,香港老人、澳门老人“跨境养老”日渐成为新趋势。中山是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银发经济和养老产业正当其时,期待在中山市民政局的指导下,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优质的养老服务供给,为中山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港式养老”为老人提供多元化选择
在石岐街道的大信金座,近年,港资企业中山市信辉健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辉康养”),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老人提供不同于传统机构养老的服务体验。据介绍,该项目引入了“创新型高端CCRC乐龄社区”理念,采用南丁格尔居家康护体系,为入住老人提供港医港药、身心社灵、健康管家等高端的养老服务。接受服务的老年人像住在自家公寓一样来去自如,该机构还根据每位住户身体状况、情绪状况、兴趣爱好、生活习惯、饮食喜好去制定独立的照护方案,甚至是房间的个性化设计。
“港式养老”为老人提供更多的养老选择。记者 王云摄
今年77岁的邓伯和71岁的邓姨是一对美国华侨。由于大部分亲朋好友都在香港、澳门、珠海、中山等地,十几年前,夫妻二人就在中山三乡置业,计划到中山养老。“原来我们打算请一名工人照顾我们终老。然而对比信辉康养的服务,还是决定选择专业的养老机构更让儿女放心。”邓姨说,让她放弃居家养老的想法,最主要的原因是信辉康养与传统养老机构不一样。“靠近市中心,楼下就是商业体;附近有中山市人民医院、石岐苏华赞医院;直达香港的旅游快线就在公寓门口,随时随地,一张车票就能走亲访友。”
“大湾区内地城市和香港澳门两特区在养老服务领域各有所长,内地有土地、养老配套设施、人力资源的优势,港澳则在服务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和社区化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我们希望在中山发展养老事业,为中山市民和香港居民跨境养老提供多元化的选择。”中山市信辉健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陆柏欣是一名香港人,2022年,她来到中山创办了该企业并引入了国际先进的养老理念,深受香港老人的欢迎,同时也为中山老人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我们的退休社区提供了100套住所,现时入住九成是香港老人或海外华侨,也有10%的客人是中山人。”
信辉康养为入住老人提供港医港药、身心社灵、健康管家等高端的养老服务,深受长者欢迎。记者 王云摄
“中山的区位优势明显、运营成本低、营商环境好,与香港人缘相亲、地缘相近、同声同气,都是我们选择在中山创业的主要原因。”陆柏欣点赞说,“其间市民政局、市卫生和健康局分别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政务服务,为我们开拓中山养老市场提供了便利。”
中山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老龄工作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在深化养老服务湾区融合上主动作为,一方面出台了《中山市养老服务机构资助办法》,鼓励包括港澳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我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对港澳服务提供者来我市兴办养老机构在市场准入、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面与内地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另一方面加强康养产业布局合作。“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加速融合,中山将一如既往地推动全市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支持更多的社会力量创新和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与新业态,共同推动中山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 徐钧钻 二审 张房耿 三审吴森林
读特热榜
1珠海一游乐园高空木桥断开,多名小孩悬在半空!事发门店:系超载原因 | 有料
2午休还趴在工位?这届深圳“打工人”解锁“躺坪”新姿势!
3下午茶 | 价格飙至2800元/克!当“纸片人”被铸成“痛金”,Z世代的“炼金术”诞生了?
4读特热评 | 深圳公厕成“想念”,“方便之处”显温度
5“电鸡”夜间滥用远光灯“瞬间致盲”,市民吐槽:有没有人能管管?
6粤来粤好百千万|石头记
7市民翻出35年前的兑换券,来自深圳第一家麦当劳!网友:时代的见证
8小吃店13元退款被全网点赞!龙岗南湾店主小小善举暖了年轻人的心
9深圳市人社局提醒:第一代社保卡已不能用,及时更换第三代社保卡
10《人民日报》点赞深圳关爱行动“小候鸟研学”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报家生活秀——记录身边的温馨日常!家里娃的萌趣瞬间、爸妈的生活智慧、毛孩子的搞笑名场面,随手一拍都是暖心好素材,个人赛等你来秀~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报家生活秀#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深圳有“咖”味#开奖啦!咖啡展兑换门票流程看这里~ 本期活动获奖名单:192***478、陈一丹、夏日晴空、常相思、漫漫、爱摄影爱生活、我是一颗糖、Cecilia、橘子不是唯一水果 恭喜以上用户获得【咖啡展门票*2张】奖励,门票兑换二维码将以短信形式发放,请注意查收~ 兑换流程(参考下图):进入小程序——我要购票——咖啡展早鸟票——点击报名——点选单日票(88元)添加购票人——填写优惠码——0元购买 温馨提示:请于8月21日前完成兑换,逾期不予补发。
05:20
27.【45载圳青春】-【个人】-【短视频】-【一个人的雷达站】#45载圳青春#
00:15
52.#报家生活秀# 听说有比赛?🐱 让我看看怎么个事儿~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