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安区政府印发《“宝颐养365”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通过实施“宝颐养365”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医、食、住、行、养”多种需求,努力让老年人享有“身边、家边、周边”的高质量养老服务。方案既以“大写意”擘画出湾区养老幸福图景,又以“工笔画”精心打磨20条硬举措,涵盖老年人的医、食、住、行、养等诸多方面,让宝安的“夕阳红”更加灿烂。
宝安区养老院。
直面问题和挑战
做好“加减乘除”法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宝安60岁以上常住人口17.15万人,预计到“十六五”末期将超过30万人,接近进入老龄化社会。宝安区未雨绸缪,致力于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探索养老供给服务改革。行动方案直面问题和痛点,解决老年人及家庭急难愁盼。
作为养老服务设施体量占全市1/4的养老服务大区,宝安区实现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全覆盖,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点覆盖率≥70%,此外,长者饭堂、星光老人之家、养老床位数都位居全市前列。养老服务正处于从“量”向“质”跨越的关键节点,供给端有量但质不高,供给有效性尚未完全激发。
如何通过政府引领培育市场?需要形成供给与需求端的深度融合,实现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均衡共享。宝安的应对之策是做好加减乘除法。“加”是扩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减”是淘汰落后、低端的养老服务机构,“乘”是撬动社会资源充分参与养老服务,“除”是提质增效,培养提升养老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根据《“宝颐养365”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宝安区探索养老供给服务改革路径清晰,着力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参与养老服务,通过联动居家、社区、机构3种养老服务方式,开展“助医、助餐、助居、助行、助乐、助安”6项行动,达到“医得静心、食得暖心、住得安心、行得放心、养得舒心”5个目标。而这也表达了让老年人365天享受“五心”养老服务的美好寓意。
建立医养结合“宝安模式”
探索康养产业发展新路径
老年人“医、食、住、行、养”多种需求中,首当其冲的是“老有医靠”。在方案制定的“长者助医”行动中,宝安区提出完善智慧医养结合平台,打通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宝安区“宝安e护到家”照护平台,实现老年人“线上预约+线下服务”居家上门护理,同时实现远程查房、健康宣教等远程居家照护。
随着宝安区“宝安e护到家”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全区9家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14大类、60多项上门护理服务,满足市民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将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及家庭。
宝安区推动医疗机构为辖区老人提供上门居家护理服务,其中享受居家养老消费券服务的老人产生的费用,可纳入统一结算,实现老年人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医养结合服务。截至目前,宝安区已有52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社康签订“医养结合”合作协议,全区签约率达100%。
即将揭牌的宝安区养老院政产研学用综合实训基地正是宝安区探索康养产业发展的有力实践。依托航城街道的宝星智荟城、西乡街道的区专精特新总部基地等产业园区,探索建设区级大健康产业园区,培育1-2个产值过亿级大健康企业。接下来,还将率先成立首个区级康养产业协会,与深圳健康养老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真正实现政产研学用“五位一体”。
撬动社会资源 扩大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4月28日,新桥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在嘉富新禧小区揭牌,为辖区长者提供家门口的“医、养、康、护”综合养老服务,这是新建小区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的具体实践。
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满足日间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需求的“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大“家门口”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对此,宝安区鼓励养老机构、家政服务企业、物业服务企业以机构为支撑、物业为依托、居家为基础,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推动“物业+”“家政+”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支持各养老服务机构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日常探访、生活照料、助餐助洁助浴、智能看护、智能设备使用、紧急救援等居家上门服务。
宝安区将依托基层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民生兜底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等建立养老服务专员制度。在社区运用电话问候、视频连线、上门探访等方式对居家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定期巡访,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及时解决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在助餐方面,方案提出设立长者助餐冠名慈善基金,通过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和人士以慈善捐助方式设置冠名慈善基金,给予长者助餐运营补贴、配送补贴、助餐补贴等。
5月6日,深业颐居作为广东省五星级养老机构,与香港社会福利署签署“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协议,为香港长者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养老提供更多高品质的选择,深港跨境养老合作迎来新发展阶段。下一步,区民政局将探索跨境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及时跟进接待香港老人进展情况,为区内养老机构参与大湾区养老服务提供支持和指导,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贡献宝安民政力量。
提升标准化、智慧化水平 引领养老服务业规范发展
根据方案部署的长者助餐行动,将扩大优化长者助餐服务供给,健全“社会餐饮企业助餐+中央厨房送餐+养老设施配餐”的立体助餐网络。按照建筑面积100㎡(含)以上、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明厨亮灶”建设规范等标准,在全区打造10家长者助餐示范点,实现每个街道一个“示范生”。开展养老机构饭堂消C行动,对饭堂进行全面清查,通过规范一批、取缔一批的方式,提升A、B级饭堂覆盖率。
方案提出打造智慧助老一键上车示范点,在老年人重点活动区域设立智慧助老上车点,或在公交车站点投放智慧助老打车海报,实现老年人一键快速叫车,以此帮助老年人解决打车软件操作难、路边扬招叫车难等问题。
记者注意到,随着宝颐养20条举措同时出台的,还有细化到责任单位的行动任务分工表和指标表,实现责任到人、标准量化。同时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项目,建立科学规范的养老服务发展动态监测评估机制。到2025年,全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拓展,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15分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实现让老年人365天享受五“心”(静心、暖心、安心、放心、舒心)养老服务。
宝安老有颐养之探索
●2020年12月宝安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称号。
●《宝安区6H社区养老:五个融合创建“离家不离亲,离家不离社区”养老模式》入选《深圳经济特区民政改革发展40年》典型案例。
●宝安区幸福康养惠民工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入选第九届南都街坊口碑榜百件民生实事。
●在全市创新成立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和养老服务行业协会。
●在全市率先推行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制度。
●在全市率先开展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建成全市首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复亚护养院。
●在全国率先试水“养老用地招拍挂”建成前海人寿幸福之家养老院。
●在全市率先将户籍高龄老人津贴发放范围扩大至70周岁以上,为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购买意外医疗和意外伤害险。
●在全市率先出台区级养老服务清单,明确“兜底保障、社会保障、服务供给、健康支持”四大方面29项内容。
●在全市建成智慧医养结合平台,宝安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与“宝安e护到家照护平台实现一体化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