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向海图强”战略部署,精准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创新打造孖洲岛社区健康服务示范工程。通过构建“全时守护+精准服务+医企协同”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为亚洲最大海岛修造船基地近万名产业工人筑牢健康防线,同时也为往来于此的外国船员提供贴心、专业的医疗服务,实现医疗服务与海洋经济同频共振。
位于孖洲岛基地的孖洲岛社康
锚定战略定位,打造海岛健康服务样板
立足南山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新引擎的总体要求,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将孖洲岛社康升级列为年度重点保障社康。投入专项资金改造300平方米现代化医疗空间,创新配置10人复合型医疗团队(含60%具有三甲ICU经验的护理骨干),配备320种常规药品及个性化智能配送服务,形成涵盖全科诊疗、创伤急救、中医康复、慢病管理的综合服务体系。通过“健康服务不出岛”模式,切实保障海洋装备制造产业链高效运转。
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赴孖洲岛基地就基地健康保障问题进行交流
创新服务模式,构建全时健康守护体系,为深海蓝抹上健康绿
针对基地24小时轮班作业特点,孖洲岛社康开创南山区首个“全时响应”社康服务机制;建立“5分钟急救圈”应急体系,配置移动急救单元与海陆转运绿色通道。2024年成功实施危重症救治56例,转运20例。同步开展“急救能力进车间”专项行动,构建起“院前急救-专业处置-快速转运”三级防护网络。
24小时急救守护,海岛工人的“生命灯塔”
“颅脑损伤!立即启动急救预案!”某天深夜十点,社康值班医生王家永和护士突然接到紧急呼叫——林师傅在船舱作业时坠落,头部大量出血。火速赶往现场后,王医生迅速判断工人已发生颅内高压,出现意识模糊和鼾式呼吸。他一边为林师傅包扎、止血、脱水,同时联系应急船及救护车进行转运。医院连夜完成了手术,两个月后,林师傅竟然就重回岗位了。据他回忆,复查时主刀医生也对此非常感慨:“如果不是当时岛上救治及时,很难恢复得这么好。”
为切实保障急救成功率,孖洲岛社康特别配备了更专业的急救力量,其中60%的护理人员拥有在综合医院ICU工作的经历。社康还不断强化全科医生在危急重症特别是外伤现场救护方面的培训,并在厂区定期举办急救培训,以提高全员的急救能力。
社康医生登船救治受伤人员
外伤救治与中医理疗,钢铁丛林中的温柔力量
在孖洲岛基地,火花与汗水交织,电锯伤、铁器划伤、皮肤烫伤等意外时有发生。孖洲岛社康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外伤工人,“走五分钟就能处理,不耽误赶工。”李师傅伸出缠着纱布的手,咧嘴一笑。护理组长高苑表示,由于工人天天都要干活,伤口愈合慢,换药次数也明显比其他社康患者更多。久而久之,社康成了他们的“工伤守护神”。
社康医生为工人做中医拔罐治疗
此外,中医理疗也是孖洲岛社康为工人提供的重要服务之一。岛上环境湿度大、船工体力活多,腰腿颈肩痛等职业病高发。“搬了十多年钢板,这老腰全靠社康‘续命’。下岛就医一次就得耽误半天,我们离不开这家社康。”黄师傅趴在治疗床上,随着火罐在腰背部游走,他紧绷的肌肉逐渐松弛。社康中医科将针灸、推拿、拔罐等传统疗法与现代电子理疗设备相结合,为工人提供了有效的疼痛缓解方案。
深化医企协作,定制精准健康管理方案
孖洲岛社康不仅提供急救和外伤治疗服务,还积极开展健康宣教、慢性病管理、心理健康咨询等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社康主任郭铁成主任表示,社康通过建立“一企一策”健康服务机制,为船厂职工建立动态电子健康档案,针对性开展职业病防治、慢病管理、健康素养提升等四大专项服务,创新“中医理疗+现代康复”组合疗法,年服务颈腰椎疾病患者超3000人次。社康定期为岛上工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个人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干预措施,实现高血压、糖尿病精细化规范管理;同时,社康还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工人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站在岛上远眺,港口码头驰而不息,南头半岛生机勃勃,前海自贸片区高楼林立,勾勒出南山这座现代化城区的动人图景。在这座被钢铁与海浪包围的海岛上,24小时不灭的不仅有车间的焊花,还有那盏守护生命健康的灯。
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总院长张飞表示,将继续结合基地个性化需求,为岛上职工提供更加个性、优质、全面的健康服务保障,同时拟将海岛社康经验复制到蛇口邮轮母港、赤湾海洋科技产业园等重点海洋经济载体,为南山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新引擎注入健康动能。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