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月里志愿红,南山区志愿服务再升级!

读特新闻记者 吴佳妙
03-03 19:40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3月3日,2025年南山区学雷锋月暨专业志愿服务进社区试点项目启动仪式在海岸城海德广场举办。

3月3日,在全国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2025年南山区学雷锋月暨专业志愿服务进社区试点项目启动仪式在海岸城海德广场举办,拉开了南山区探索社区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序幕。

据悉,活动由市委社会工作部、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指导,南山区委社会工作部、共青团南山区委员会、南山区委宣传部主办。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南山区8个街道代表、20余家专业志愿服务机构、300余名志愿者及千余名市民共同参与。

首创 “志愿服务超市” 模式,送专业志愿服务进社区

活动现场,“南山区专业志愿服务进社区试点项目”正式发布。该项目首创“志愿服务超市”模式,通过搭建1个专业志愿服务项目库,整合医疗、法律、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上千名专业志愿者资源,形成系列志愿服务清单。

据悉,首批上线的服务中,包括了“中医义诊进社区”“非遗文化传承”等数十类民生项目,覆盖公共安全、健康服务、法律咨询等领域。项目发布后,将通过线上发布清单和线下召开供需对接会的形式,精准匹配社区需求与专业志愿服务资源,让社区居民可像“点单”一样享受便捷、专业的志愿服务。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还将构建“党委主导+群团协同+社会共建”的多元协作体系。不断吸纳各方力量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推进志愿服务向专业化、精准化、常态化方向迈进,为基层治理赋能,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九支队伍齐倡议,国际志愿者尽显南山“国际范儿”

在当天的项目启动仪式上,南山区总工会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十五运南山赛区志愿服务队等9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代表发出志愿服务活动倡议,号召全区各单位、各志愿服务组织及个人,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社区共同体。

倡议者中,来自南山区国际志愿者服务队的代表巴春蕾格外引人瞩目。作为一名外籍志愿者,她用一口地道的英语发出志愿服务倡议,尽显南山“国际范儿”。

近年来,南山区在“志愿服务+国际化”的模式下,吸纳了大量来深外国友人投身志愿服务的行列,形成以桃源、招商、蛇口、粤海为代表的国际志愿服务队。服务队里的国际志愿者们会参与涉外政务、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助推国际化街区建设。

此外,南山区还结合其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特点,实施国际化城区志愿体验官服务项目。200余名国际志愿者活跃在志愿服务的一线,用行动彰显国际化城区文明底色。

志愿服务“大集”开张,居民纷纷“赶场”

法律咨询、义诊服务、应急实操……仪式结束后,“南山区专业志愿服务大集”在海德广场热闹“开市”,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赶集”。

活动汇聚多方力量参与,既有南山区直属机关志愿服务队,也有各协会、企业等前来摆摊设点。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活动设置有“绿美南山”生态科普区、“法护万家”普法宣传区、“健康南山”义诊服务区、“创新南山”科技实践区、“融爱南山”善行体验区、“平安社区”应急科普区六大主题服务区,让居民可以沉浸式体验贴心的志愿服务,感受志愿服务的温暖。

义诊服务区的摊位主要聚焦眼健康科普与口腔科普宣教两大领域,在现场拥有超高人气。居民刘阿姨路过深圳爱尔眼科医院眼健康志愿服务队的摊位时,志愿者主动介绍眼健康知识,为她做了免费的视力检测,还提供了个性化的护眼建议。“为志愿者点赞,也为活动点赞。”刘阿姨笑着说。

从文明劝导的交通路口,到志愿服务U站;从便民利民的广场社区,到为民惠民的实践所(站)……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底,南山区累计注册志愿者超31万人。这意味着,在南山区,每6个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平均每天有54人注册为新志愿者。未来,南山区将持续为志愿服务注入创新动能,通过“志愿服务积分银行”等举措,激励更多专业人士加入。同时,南山区计划2025年内培育10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重点吸纳律师、医生、工程师等高端人才加入。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吴佳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