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03-02 11:4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光明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

3月2日,深圳市光明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开幕,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邱浩航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4年工作,并对2025年工作做部署。

回顾2024年:

奋力推动光明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光明区紧紧围绕区委“1+2+3+4”工作体系,大力实施高质量发展十大攻坚行动,努力在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中激发新动能、夺取新胜利、塑造新优势,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奋力推动光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21 亿元、增长 8.6%,增速全市行政区排名第二;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726亿元、增长8.6%,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064亿元、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亿元、增长 9.8%,增速全市第一;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1500亿元,创历史新高。

——科技创新能级跃升。光明科学城在建运营的重大科技创新载体达到22个。全社会研发投入102.7亿元,其中科研机构研发投入增长26.1%。中山大学喜迎百年华诞,深圳理工大学获批成立。158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增长68%,院士团队数量增至57个、增长111%,高层次人才超2800人。

——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实现 863亿元、增长9.5%,新增1个国家级、2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布局建设全域智慧城市示范城区。集聚合成生物、脑科学等未来产业企业182家、总估值超430亿元。全年招引优质项目221 个,“双招双引”排名全市第三,首次荣获全市招商优胜区。上市公司增至35家,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96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151家,连续4年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区”。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制定实施173项重点改革任务。开展科研仪器设备类人才评价等市级以上改革试点项目26项,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0余项。两家试点单位累计赋权科技成果9项。立体化商业秘密保护体系获评全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增2个国际友好城区,2个国际组织在光明科学城设立代表处和办公室,高水平打造云谷国际人才街区、凤凰城商业文旅街区2个国际化特色街区。

——城区品质持续优化。光明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完成,中心区规划设计方案获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正式通过,光明中心区、大科学装置集群、明湖智谷等重点片区加快开发。科学公园一期北翼建成开放。新建运动休闲骑行道示范段18.8公里。37 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增至 53.2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61%,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连续7年考评全市第一。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连续3年目标评价考核全市第二。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九大类民生支出144.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提升至74%。全面完成十大类43项114件民生实事。新改扩建中小学7所、幼儿园17所。作为全省第一批3个县区之一顺利通过国家实地督导评估,成功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完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督导核查。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开业运营,首批开放18个中医特色科室门诊,累计诊疗量超22万人次。启动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签约突破40万人。供应分配保障性住房9680套。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茅洲河体育艺术中心、红花山体育中心等重大文体设施建成启用。

锚定2025年:

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  报告指出,今年光明区政府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紧紧围绕区委“一城三区”总目标,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加快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坚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狠抓工作落实,大抓企业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光明特点和光明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加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持续夯实城区本质安全基础,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保持社会平安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为深圳加快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报告明确,今年光明区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 一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 二是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三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光明特点和光明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 四是精准有效扩内需促消费抓投资,着力巩固和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

• 五是深入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努力为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光明贡献。

• 六是坚持“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理念,以承办“十五运会为契机”加快打造高质量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区。

• 七是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光明。

• 八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九是扎实推进平安光明建设,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 十是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吴德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