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深圳1997平方公里作为生动教材,构建“优速通”育人模式 | 委员声音

读特新闻记者 陈晓玲
02-26 20:56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希望打造“优速通”培养模式,为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一条高效路径。

在2月26日举行的深圳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市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党委书记罗灿表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希望打造“优速通”培养模式,为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一条高效路径。

(视频编辑 王晓林 )

罗灿表示,“优”即优化协同育人模式。一是对接好“国优计划”教师,与试点高校建立“订单式”培养合作关系;二是实施“一学生多导师”制,每所学校配好科学副校长,请科学家、院士、教授等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形成协同育人局面。

“速”则是加速课程体系建设。一是实施“沃土计划”,将课程建设与本地资源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科普基地开发科学课程,结合市教育局“每周半天计划”,以半天撬动每一天,将深圳1997平方公里作为生动教材,培育青少年创新素养沃土;二是实施“脱颖计划”,借鉴以色列“天才少年计划”经验,分层分类分级因材施教,为潜质生、特质生和优质生提供个性化特需课程。

“通”是指打通育人空间壁垒。一是与高等教育手拉手,大学开放校园、开放课程、开放实验室,建立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创新链接;二是与科技产业肩并肩,让学生走进企业参与科研项目,在真实场景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与家校社心连心,社会、社区和社团联责任、联空间、联资源,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共同绘制“深圳创新教育地图”。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陈晓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