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政市集”到AI同传,深圳市两会上的三个“首次”

读特新闻记者 袁斯茹/文 严偲偲 陈雯莉 刘欣怡/图、视频
02-25 19:56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2月25日,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在代表们认真履职、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之余,本次两会的三个“首次”也引发关注。

超高人气“集市”出现在市两会现场,“AI翻译官正式上岗,首场“代表通道”开启……2月25日,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在代表们认真履职、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之余,本次两会的三个“首次”也引发关注。

政府部门首次在“两会时间”集体“摆摊”

“这样面对面地直接沟通,不打任何折扣,是政府充分尊重民意的一种创新方式,我觉得沟通效果特别好。”2月24日,已连续参会20多年的深圳市人大代表肖幼美感慨道。

肖幼美所说的,是人大代表建议“提办对接”活动。在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会前夕,来自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创新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等8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在现场“摆摊”坐班,代表们带着一份份建议来到桌前,与各部门面对面交流沟通。

市人大代表肖幼美与相关部门对接

据悉,“提办对接”活动旨在加强市政府工作部门与市人大代表的沟通交流,而今年是市两会首次在会议召开期间开展“提办对接”,将原本提建议、在督办阶段才对接相关部门的环节提前。市人大代表杨瑞表示,“我们一坐下来就能针对问题马上沟通,直奔解决问题的目标。”而在市人大代表何珊珊看来,“提办对接”就像“摆摊”一样接地气,并且大幅提升了建议的质量和办理效率。

“马上沟通,连夜研究!”市发展改革委一级调研员罗光亮也在“提办对接”现场坐班。他表示,有些建议已经当场与代表们沟通,还有些建议计划带回去连夜研究,尽快给代表答复。

首次启用AI同声传译

今年市两会,“AI翻译官”首次登场。

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开幕会,一些外国领事官员受邀参会。记者看到,他们的座位前竖着四块屏幕,实时显示会议内容的英文版,而负责此次同传的,是一位“AI翻译官”。由于翻译及时,也让不少领事在听报告的同时将目光从纸质报告转移到屏幕上。

据悉,今年深圳市两会率先启用全国首个政务级AI大模型同声传译软件——InnAIO AI翻译大模型,做到了98.6%的政策术语翻译准确率和0.5秒级实时响应。

这个大模型由深圳科技企业来画科技孵化通过同声传译软件,外宾可实时接收会议双语内容,系统还会对关键词自动标红,并关联政策背景注释,帮助国际嘉宾快速理解“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数字化治理”等核心概念。

“会场里有不少外宾一开始戴着人工同传耳机,但后来就把耳机摘下了,直接看着屏幕里的翻译内容做笔记,这说明 AI翻译大模型征服了他们。”来画创始人兼CEO魏博告诉记者

首次举行代表通道

今年两会期间,市人大首次举行“代表通道”采访活动。

2月25日,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开幕会结束后,三位人大代表亮相“代表通道”,分别就时下热门话题“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数字养老”进行分享。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张钜认为,优必选由一家初创企业成长为全球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得益于深圳一流的营商环境。“深圳具有人才、资金、产业链、法治化营商环境等优势,有实力将人形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他说。

新现代社会服务集团董事长梁燕英关注养老服务领域,建议打造“数字科技+人文关怀”的养老新模式,包括构建标准化技术生态、利用AI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等。

比亚迪基础科学研究院院长宫清回顾过去一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认为其从速度、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预期。新年伊始,新能源汽车开启了智能化时代,行业期待通过智驾来创造需求,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两会时间”正在进行,从首次提办对接,首次AI同传到首场“代表通道”,深圳再次“上新”。与强化政策落地、推动科技创新、增强民意互动等相关的无数个“首次”,持续在这座城市发生。

编辑 张克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袁斯茹/文 严偲偲 陈雯莉 刘欣怡/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