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聚焦养老服务,建议打造“数字科技+人文关怀”养老新模式

读特新闻记者 刘欣怡 严偲偲 文/拍摄 王茜垚/剪辑
02-25 18:09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2月25日,在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举行的首场“代表通道”上,深圳市人大代表、新现代社会服务集团董事长梁燕英接受媒体采访。

2月25日,在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的首场“代表通道”上,深圳市人大代表、新现代社会服务集团董事长梁燕英聚焦养老服务领域,建议打造“数字科技+人文关怀”的养老新模式,真正构建“有温度、有效率、有保障”的养老生态,实现“老有颐养”的城市发展目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深圳60岁以上的常住老人已经超过100万,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300万。

“作为一位在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养老工作者,我已在养老服务领域深耕细作了17年。在此次大会上,我提出关于打造‘数智科技+人文关怀’双轮驱动养老新模式的三点建议。”梁燕英表示,自己对深圳养老服务的发展充满期待,希望充分发挥深圳的科技优势,为养老服务赋能。

梁燕英首先提出要构建标准化技术生态,弥合数字鸿沟。她建议,深圳可设立用户体验实验室,联合深圳本土科技企业研发语音交互、一键操作等适老化产品,真正让老年人感受到科技的便捷。同时,推动建立智慧养老云平台,整合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数据,实现健康管理、服务预约等功能的互联互通。

梁燕英还建议拥抱AI科技工具,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根据人工智能和人力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AI承担数据处理、风险预警等技术工作,护理人员专注情感交流与应急服务的方式,提高整体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梁燕英还提出可以依托深圳医疗资源集聚优势,推动社区医院与养老机构深度合作,利用5G技术开展远程诊疗、康复指导等。

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方面,梁燕英建议激发市场活力,明确数据安全与责任规范。她建议制定深圳市智慧养老数字管理条例,明确数据安全责任边界,同时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设立市级养老研发创新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领域。

“未来,我们将构建有温度、有效率、有保障的养老生态,让每位老年人都能感受到深圳服务和深圳温度,真正实现‘老有颐养’的民生幸福标杆。”梁燕英表示。

编辑 张克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刘欣怡 严偲偲 文/拍摄 王茜垚/剪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