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营企业需求完善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深圳授权企业自主评价技能人才超10万人次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02-25 07:5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人才的智慧正源源不断地为民营经济注入澎湃动力

在当下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经济浪潮中,民营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近年来,深圳将民营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同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提质增效深度融合,聚焦民营企业发展需求,持续完善 “引育留” 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从创新驱动的战略高地,到优化升级的产业前沿,人才的智慧正源源不断地为民营经济注入澎湃动力。

优化人才政策聚才引智

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之际,深圳扎实推进落实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其中之一就是实施企业人才汇聚项目,简称“企才汇”。

通过“企才汇”,深圳着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突出市场需求导向,分类分档确定高端紧缺岗位清单。聚焦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关键领域,大力引进全球拔尖创新人才,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强化“双招双引”联动效应,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过程中同步匹配人才与产业政策,一体推进、一体落地。

出台全球人才汇聚项目、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项目,不断完善市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政策体系;推出面向全球的高层次人才举荐制、直认制、境外人才为深工作办法和高层次人才综合评价咨询委员会工作办法等政策措施……如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快形成,为民营经济领域引进各类人才提供针对性一揽子政策包,让深圳人才金字塔“塔基更实、塔身更强、塔尖更高”。

“不问出身”人才评价激发创新活力

民营企业是深圳创新力的重要来源,而创新之道,离不开人才的创新活力。

深圳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探索建立以创新价值、贡献、能力等为导向,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致力创新的评价制度,有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针对不同类别的创新活动,形成符合其特点的评价指标,促进科技人才潜心投入科研和创新。探索实施以用人单位为评价主体的人才评价机制,授权华为、腾讯、比亚迪等91家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累计超过10万人次。南山区还探索构建“能力+业绩”导向的评价体系,授权区内500家用人单位自主评价高层次人才。

“不问出身”,深圳聚焦人才的真才实学和创新成果,以实干实绩来评定人才,一方面打通人才向上晋升的“天花板”,另一方面也让有才华的人才,找到实现抱负的舞台,让人才不靠“出身”也可以“出彩”。

发布岗位清单精准引才

去年,深圳首批“20+8”重点产业高端紧缺岗位清单发布,给岗位“画像”及时释放人才需求信号,精准引才。

据了解,首批高端紧缺岗位清单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与空天等10个重点产业,经大数据分析、问卷和实地调查、构建公式指标、九宫格分级分类、岗位画像和研讨论证等方式研究发布,释放出深圳重点产业人才需求信号,鼓励各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对照清单,大力为深圳引进各类人才。

高端紧缺岗位清单,是在全面掌握深圳市重点产业的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基础上,借助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全网招聘的大数据及猎头专业优势,运用“定量+定性”建模方法,将“高端性”与“紧缺性”相结合,突出“岗位薪酬”这一市场化评价导向,锚定重点产业高端紧缺岗位人才画像,再次展现出深圳尊才敬才爱才的巨大诚意。

据透露,2025年,深圳计划开展其他18个重点产业高端紧缺岗位清单研究发布工作,实现“20+8”重点产业高端紧缺岗位清单研究制定全覆盖。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李璐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