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莞市文化精品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东莞历代著作丛书》是由莞城图书馆发起并组织出版的东莞大型地方文献集成,近日又迎来了新的成果——第六辑“历代莞人著作系列(二)”(共六册)。
借《东莞历代著作丛书》(第六辑)首发面世之际,东莞莞城图书馆将于2月24日下午举行《东莞历代著作丛书》(第六辑)首发暨“珊洲河畔的人文图景”展开幕式。广大读者不仅可以抢先品鉴新书,近距离感受东莞历史文化的深厚,还可通过展览重温珊洲河畔的旧时风貌,重拾东莞记忆。
《东莞历代著作丛书》出版十五年,成果丰硕
《东莞历代著作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是在莞城街道的大力支持下,由莞城图书馆发起并组织出版的一部大型东莞地方文献集成。该书于2010年1月正式立项,邀请荣誉馆长、东莞文史专家杨宝霖先生担任主编,在优选文献内容及版本的基础上,以“随得随刊”的方式,对历代莞人著作进行整理点校出版。截至2025年1月,出版已历经十五年,出版六辑,共五十八册,分别为第一辑“历代莞人著作系列(一)”、第二辑《莞城历代诗词选》(上)、第三辑《容庚学术著作全集》、第四辑《容肇祖全集》、第五辑《容媛金石学文集》、第六辑“历代莞人著作系列(二)”。另有第七辑《郑师许文集》、第八辑《东莞历代文选》正筹备出版中。
《丛书》自发布以来,备受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2013年该项目作为唯一的“特殊项目”成功入选“东莞市文化精品项目”;2014年《容肇祖全集》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是东莞市首次有出版物获该奖此等级殊荣;2021年《容媛金石学文集》获第二十三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
《东莞历代著作丛书》(六辑,58册)
即将首发的《丛书》(第六辑)“历代莞人著作系列(二)”由杨宝霖工作室成员编校,历时十年完成,共六册,逾286万字,分别为《陈伯陶集》《东莞女诗人诗词集》《粤东名儒言行录》《笏山记》《吟芷居诗话》《胜朝东莞题名录 国朝东莞题名录》。本辑丛书为研究东莞的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中《粤东名儒言行录》是研究广东理学史必不可少的案头之书,《陈伯陶集》是目前对陈伯陶诗文集进行首次系统整理且内容最全的合集,《笏山记》是东莞历代古籍第一部且唯一存世的小说。
珊洲河畔的人文图景,重现城外两隅历史画卷
为配合《丛书》(第六辑)首发,莞城图书馆结合“一书一展”的品牌特色,取灵感于《笏山记》作者(清)蔡召华是珊洲河畔鸣珂巷人的史实,精心策划了“珊洲河畔的人文图景”展。本次展览首次从历史文献中,通过“商贸篇”“名人篇”“红楼篇”“游泳篇”“史迹篇”“展望篇”等多个角度,梳理出珊洲河两岸历史上的商贸盛景与人文脉络,旨在丰富“东莞记忆”项目的人文底蕴,留住东莞城市记忆。
其中,“商贸篇”聚焦城外十二坊的形成与专业化商业街的发展,特别是东莞烟花炮竹业的兴衰历程,展示了城外脉沥洲作为烟花炮竹业发源地之一的辉煌历史。“名人篇”则呈现了珊洲河畔著名氏族如水北林氏、圆沙王氏等的聚居历史,以及吴壮达、何镜堂、李沛良等近现代知名专家学者的成就,彰显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游泳篇”挖掘了珊洲河与东莞“游泳之乡”的渊源,首次梳理了从1935年莞城首个游泳场——东莞县珊洲泳场起,历经黄屋沙游泳池、珊洲水泥泳场、东莞人民游泳场等泳场的变迁历程,以及莞城游泳队伍的发展情况。
展览的另一亮点是首次展出了东莞知名收藏家王晓强先生的多件私人珍贵藏品,包括清末东莞城印洲尾衍记号商号业务单、东莞粉厂不同时期徽章、20世纪90年代东莞烟花炮竹制作工具(搓炮机)等,再现城外商贸的繁荣景象。此外,莞城图书馆首次展出的文献也为展览增添了人文气息,如清光绪十二年(1886)重刻本《明史窃》、1954年出版《台湾》(吴壮达之子吴杰明先生捐赠)、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为李沛良竹排街旧居所题“益利楼”原件(李沛良先生捐赠)等。
编辑 李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邓辉林
读特热榜
1哈啰单车用AI冒充人工客服?谁在让消费者大喊“转人工”? | 网事
2给充电宝烙上“安全码”!移动电源新规今起生效,企业:已提前行动
3出售洪水泡过的饮料?惠阳相关部门回应:责令改正 | 有料
480年,从胜利日回望抗战中的深圳烽火记忆!我们从未忘却……
5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开启公测,可实现空中360°自由视角拍摄
6中国台湾网红“馆长”被深圳机器人震撼:中国制造,世界第一!
7深圳最美夜景的硬核浪漫:全球最大飞天LED屏上演“飞天魔法”!
8关于稳定币相关市场波动,香港证监会及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声明
9在深体验自动驾驶,中国台湾网红“馆长”感叹:“这也太厉害了!”
10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修改,四部门负责人解读“K字签证”→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