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历代著作丛书》(第六辑)首发暨“珊洲河畔的人文图景”展开幕式将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尹晓琳 文/图
02-23 18:0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作为“东莞市文化精品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东莞历代著作丛书》是由莞城图书馆发起并组织出版的东莞大型地方文献集成,近日又迎来了新的成果——第六辑“历代莞人著作系列(二)”(共六册)。

借《东莞历代著作丛书》(第六辑)首发面世之际,东莞莞城图书馆将于2月24日下午举行《东莞历代著作丛书》(第六辑)首发暨“珊洲河畔的人文图景”展开幕式。广大读者不仅可以抢先品鉴新书,近距离感受东莞历史文化的深厚,还可通过展览重温珊洲河畔的旧时风貌,重拾东莞记忆。

《东莞历代著作丛书》出版十五年,成果丰硕

《东莞历代著作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是在莞城街道的大力支持下,由莞城图书馆发起并组织出版的一部大型东莞地方文献集成。该书于2010年1月正式立项,邀请荣誉馆长、东莞文史专家杨宝霖先生担任主编,在优选文献内容及版本的基础上,以“随得随刊”的方式,对历代莞人著作进行整理点校出版。截至2025年1月,出版已历经十五年,出版六辑,共五十八册,分别为第一辑“历代莞人著作系列(一)”、第二辑《莞城历代诗词选》(上)、第三辑《容庚学术著作全集》、第四辑《容肇祖全集》、第五辑《容媛金石学文集》、第六辑“历代莞人著作系列(二)”。另有第七辑《郑师许文集》、第八辑《东莞历代文选》正筹备出版中。

《丛书》自发布以来,备受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2013年该项目作为唯一的“特殊项目”成功入选“东莞市文化精品项目”;2014年《容肇祖全集》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是东莞市首次有出版物获该奖此等级殊荣;2021年《容媛金石学文集》获第二十三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

《东莞历代著作丛书》(六辑,58册)

即将首发的《丛书》(第六辑)“历代莞人著作系列(二)”由杨宝霖工作室成员编校,历时十年完成,共六册,逾286万字,分别为《陈伯陶集》《东莞女诗人诗词集》《粤东名儒言行录》《笏山记》《吟芷居诗话》《胜朝东莞题名录 国朝东莞题名录》。本辑丛书为研究东莞的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中《粤东名儒言行录》是研究广东理学史必不可少的案头之书,《陈伯陶集》是目前对陈伯陶诗文集进行首次系统整理且内容最全的合集,《笏山记》是东莞历代古籍第一部且唯一存世的小说。

珊洲河畔的人文图景,重现城外两隅历史画卷

为配合《丛书》(第六辑)首发,莞城图书馆结合“一书一展”的品牌特色,取灵感于《笏山记》作者(清)蔡召华是珊洲河畔鸣珂巷人的史实,精心策划了“珊洲河畔的人文图景”展。本次展览首次从历史文献中,通过“商贸篇”“名人篇”“红楼篇”“游泳篇”“史迹篇”“展望篇”等多个角度,梳理出珊洲河两岸历史上的商贸盛景与人文脉络,旨在丰富“东莞记忆”项目的人文底蕴,留住东莞城市记忆。

其中,“商贸篇”聚焦城外十二坊的形成与专业化商业街的发展,特别是东莞烟花炮竹业的兴衰历程,展示了城外脉沥洲作为烟花炮竹业发源地之一的辉煌历史。“名人篇”则呈现了珊洲河畔著名氏族如水北林氏、圆沙王氏等的聚居历史,以及吴壮达、何镜堂、李沛良等近现代知名专家学者的成就,彰显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游泳篇”挖掘了珊洲河与东莞“游泳之乡”的渊源,首次梳理了从1935年莞城首个游泳场——东莞县珊洲泳场起,历经黄屋沙游泳池、珊洲水泥泳场、东莞人民游泳场等泳场的变迁历程,以及莞城游泳队伍的发展情况。

展览的另一亮点是首次展出了东莞知名收藏家王晓强先生的多件私人珍贵藏品,包括清末东莞城印洲尾衍记号商号业务单、东莞粉厂不同时期徽章、20世纪90年代东莞烟花炮竹制作工具(搓炮机)等,再现城外商贸的繁荣景象。此外,莞城图书馆首次展出的文献也为展览增添了人文气息,如清光绪十二年(1886)重刻本《明史窃》、1954年出版《台湾》(吴壮达之子吴杰明先生捐赠)、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为李沛良竹排街旧居所题“益利楼”原件(李沛良先生捐赠)等。

编辑 李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邓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尹晓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