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大多数博物馆会选择在周一闭门谢客。最近,这一惯例被打破:江苏淮安市博物馆发布公告,自2月10日起每周一至周日均正常开放,不再设闭馆日。
“周一闭馆”算是约定俗成、国际惯例。毕竟“文物需要休息”,场馆需要维护,设备需要调试,工作人员也要“喘口气”。尤其周末两天往往客流量较大,周一人气锐减,此时闭馆可降低对游客的影响,也是调整工作节奏、保证策展质量的必要之举。
当然,约定俗成不代表不能因时因势调整。相反,应需而动、与时俱进,才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应有之意。记得2023年暑假,全国各地迎来罕见的“博物馆热”。多地博物馆取消“周一闭馆”、延长服务时间,赢得一片点赞。相比之下,当时的取消仍属权宜之计、应急之举,如今淮安市博物馆率先“吃螃蟹”、不再设闭馆日,无疑具有标志性意义。
博物馆“天天见”,好处不少。站在用户视角,此举可更好满足市民游客的游览需要。近年来,博物馆预约难、排长队等已成突出痛点。取消闭馆日,可直接提升接待能力,缓解供需矛盾,为“说走就走”的旅行提供便利。倘若站在城市的角度,意义不止于此。人们常说,了解一座城市,要先从博物馆开始。眼下,“跟着博物馆去旅行”“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持续升温。一座城市的博物馆,早已与城市文旅紧密联系在一起。取消闭馆日,可展现城市更加开放友好的姿态、尽力开门迎客的诚意,有助于改善游客体验,进一步增强城市文旅的亲和力、吸引力。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淮安博物馆的尝试提醒我们,有些常规惯例并非坚不可摧,有些需求完全可以通过自我加压、主动作为来满足。比如从周一到周日“不打烊”,意味着“超长待机”,对人力调配、工作机制等提出考验。我们乐见更多博物馆克服困难,创新工作方式,不断优化服务供给。当然,“乐见”并不意味着要一刀切。各地博物馆情况不同、条件各异,“天天见”的前提必须是符合客观条件、符合自身实际,切莫为了跟风影响文物保护、“伤”了服务质量。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