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普课堂》2024年节目播出总集数迎来百期里程碑,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02-13 17:1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日前,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与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之声广播频率联合打造的广播科普节目《深圳科普课堂》发布数据,2024年节目播出总集数迎来百期里程碑,成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力量。

内容创新,紧贴时代脉搏

2024年,《深圳科普课堂》紧密结合深圳市政府重点培育的“20+8”产业集群升级版实施方案,紧跟科技前沿,制作了如《新型电极助力高能量密度储能》《大语言模型在教育中的运用》等前沿科技内容,深入解读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奥秘。

同时,节目注重应急科普,如《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逃生》《强对流天气避险指南》等,为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自救指南。此外,节目还围绕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如《庄稼地里的黑科技》《新疆没海怎么养海鲜》等,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解答市民疑惑,满足公众对科普知识的需求。

制作精良,情景剧演绎科普新知

制作方面,《深圳科普课堂》采用情景广播剧的形式,摒弃传统平铺直叙的方式,通过剧情设计和角色演绎,使科普知识更加贴近生活、易于理解。每一期节目都仿佛是一部微缩的科普电影,让听众在享受听觉盛宴的同时,轻松掌握科学知识。这种创新性的制作手法,不仅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也极大地增强了科普知识的传播效果。

传播广泛,多平台联动触达受众

在传播渠道上,《深圳科普课堂》利用珠江之声频道的广播优势,实现全天候高频次播出。

从周一至周日,每天七个点位定时播出,覆盖早中晚高峰时段,确保不同年龄段和领域的公众都能接触到科普知识。同时,节目通过学习强国等 App 平台增加触达率,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珠江之声频率的全方位覆盖,使节目在深圳、港澳地区及大湾区重点城市产生了广泛影响。

收听率飙升,观众反响热烈

2024 年,根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的收听数据显示,《深圳科普课堂》仅在深圳地区累计触达听众超过 450 万人次,彰显了节目的巨大影响力。节目荣获多个全国专业奖项及业内认可,包括第二十三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评析精品展超长剧推荐作品奖、“典赞 2022 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作品等荣誉。

听众反响热烈,表示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生活,成为上下班放学途中提升科学素质的好帮手。98%的满意度也证明了节目在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深圳科普课堂》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示了“科普 + 广播”深度融合的潜力和价值。

(图片由活动方提供)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吴德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