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哪吒2》的票房走势
就和影片激燃的剧情一样
“高开疯走”
🔥🔥🔥
据网络平台数据
截至2月11日13点
影片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2亿美元
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30名
电影里来自土肥坡的吃货土著
——土拨鼠也跟着火了一把
最近
网友纷纷晒出和土拨鼠
近距离接触的视频
并配上经典台词
“还吃,收你们来了!”
视频截图
虽然“鼠鼠”看起来人畜无害
但可不能随意触摸!
首先来了解下
土拨鼠到底是什么动物?
土拨鼠的大名广为人知,但土拨鼠并不是一种动物的名字,而是一类动物的俗称——通常我们说的土拨鼠指的是“旱獭”。旱獭在全球共有约15种(有争议),我国分布着4种旱獭,分别是灰旱獭、长尾旱獭、西伯利亚旱獭和喜马拉雅旱獭,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的草原、高山草甸等环境中。
饺子导演在访谈中提到在川西见到土拨鼠,找到了灵感,考虑到地区分布,这很可能说的就是喜马拉雅旱獭——国内社交媒体上出场率最高的网红“土拨鼠”就是它们。
图片截自中国电影报道访谈
喜马拉雅旱獭体长可达60厘米,体重则能达到7公斤以上,加上生活在高原有着厚厚的毛皮和脂肪,看起来就像一个小肉墩。但在分类学上,旱獭和敏捷的小松鼠还带点亲缘关系——它们都是松鼠科的动物,只是分属不同亚科。
潜伏在喜马拉雅旱獭洞穴附近等待已久的藏狐,以极快的速度扑向自己的猎物。(鲍永清/摄)
看到这里
你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
想要rua一把土拨鼠的冲动了?
社交平台上,搜索“土拨鼠”关键词出现的大量互动画面。
请停止以上行为!
土拨鼠虽萌,但不能rua
疾控专家提醒
旱獭是鼠疫的主要宿主动物
喜马拉雅旱獭分布区域和鼠疫最活跃的疫源地重合,是我国鼠疫流行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鼠疫可以通过寄生在旱獭身上的跳蚤或呼吸时的飞沫传播。当年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就是鼠疫,造成了欧洲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
“鼠疫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急、传染快、病死率高。”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甘肃省地方病协会会长席进孝说。
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除了鼠疫菌,旱獭还携带有布鲁氏菌、多杀巴斯德菌、鹑鸡肠球菌、喜马拉雅螺杆菌、青海喜马拉雅旱獭星状病毒、喜马拉雅旱獭博卡病毒、喜马拉雅型蜱传脑炎病毒、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蛔虫、隐孢子虫、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等病原体。人类在剥食或近距离接触旱獭的时候,可能被其携带的病原或其体表寄生媒介叮咬而感染。
旱獭出洞穴活动。新华社发
旱獭虽然性格相对温和,但受到刺激受惊后也会咬人,旱獭是啮齿类动物,门齿会终生生长,而且上下啮合,这种可以随时互相磨的结构可以让旱獭的门齿始终保持锋利,曾有人在网上发了被旱獭咬出的伤口,基本都是惨不忍睹,更何况还有感染方面的问题。

被旱獭咬伤后怎么办?
1. 被咬伤者及时送医疗机构救治,并报告当地疾控中心或鼠疫防控专业站。
2. 被咬伤者要在当地医疗机构留验观察9天。
3. 留验观察期间要采集被咬伤者血样进行鼠疫相关检测,并进行口服预防性用药。
4. 由此造成的相关费用由个人承担,如果造成疫情传播的,依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专家提醒,游客去草原旅游时,应避免接触病死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狐狸、狼、狗、猫等动物,不要剥皮烹食各种野味。另外,可穿上长袖衣服,以避免虫子、跳蚤等叮咬而感染鼠疫。
近距离的接触和投喂,除了人畜共患病的传播,还有其他问题的存在。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旱獭的消化系统是为了处理牧草等植物而特化的,我们人类的零食对于它来讲难以消化,导致消化不良,同时零食中过高的糖、盐和热量也会让旱獭患肥胖症。还有很多人投喂时将包装一同丢给旱獭,塑料外皮如果被旱獭误食有可能造成肠梗阻导致死亡。
旱獭真的会“啊!”?
叫声不太对
电影里
土拨鼠被哪吒砸了饭碗
发出一声大叫“啊——”
和经典表情包实现了梦幻联动
但你知道吗?
土拨鼠的真实叫声其实是这样的👇
视频来源:南方+
再来一个冷知识
土拨鼠没有“大王”
但真的会打架
旱獭会以家族的形式群居,一般是一对或多对成年旱獭带领数只幼崽聚集在一起形成比较松散的群体,冬眠时会在一个洞穴中抱团取暖,到了春夏则各过各的,有点类似于以前大杂院的生活,并没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也就并没有类似于狮子、鬣狗或蚂蚁、蜜蜂群体中的王存在,这一点跟电影里是不同的,不过毕竟那是土拨鼠妖嘛,有个大王很正常。
《哪吒2》预告片截图
只要有群体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时候不同个体的旱獭之间也会产生矛盾,大多数情况下性情温顺的旱獭会和平解决问题,不过如果遇到矛盾不可调解的时候双方就会大打出手,是的,字面意义上的大打出手,两只旱獭会站起身来用小短手互相推搡对方,用最大的努力绞尽脑汁将对方推倒,有时甚至还能看到三只旱獭围在一起形成一个“铁三角”,不少视频都会将其恶搞为“两个打架一个劝架”。
视频截图
看完这篇
你对土拨鼠的了解
是不是又加深啦?
旅行途中如果遇到了土拨鼠
记得保持适当距离
不要投喂
才是爱“獭”的正确方式~
(综合来源:西藏文旅、央视新闻、科普中国、新华网、甘肃疾控、四川疾控、南方+、北京青年报)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