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潮汕地区文旅市场异常火爆。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数据,春节假期,广东接待游客801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5.3亿元,其中潮汕贡献突出。
▲普宁英歌巡游现场。 深圳晚报记者 石耿珲 摄
广东文旅掀起“潮汕热”,英歌舞功不可没。除夕夜,广东普宁英歌舞登上春晚舞台,这项被誉为“中华战舞”的非遗文化再度火遍各大社交媒体,让不少观众惊呼:“炸裂”“年味担当”。
从春晚舞台跳回故乡街巷
普宁英歌舞已有300多年历史,早在2006年便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它巧妙融合了舞蹈、南拳套路和戏曲演技,舞者手持双槌,踏步如雷,在‘闯关破阵’中演绎着驱邪纳吉的古老信仰。槌与鼓的节奏暴烈、阵法的变换灵活多样、脸妆油彩细腻深刻,让这项表演成为潮汕年俗中最“硬核”的文化符号。
正月初二,民间约定俗成的“女婿日”,出嫁之女携丈夫、孩子,提上伴手礼,回娘家探亲拜年。午饭过后,街头巷尾,车流如织,回娘家的女儿女婿们在普宁市明华体育馆至普宁广场沿路围成厚厚人墙,迎接赴北京春晚舞台的“游子”回到这座粤东小城。
随着一声“起鼓”的号子,雄浑的潮州大锣鼓将这场狂欢点燃,百根英歌槌凌空交错,似惊雷破云……
14时许,由普宁大坝镇湖美村美峰金狮队、流沙西街道南山英歌队、燎原街道泥沟英歌队、里湖镇富美青年英歌队组成的表演队伍从普宁市明华体育馆出发,沿街巡演。
“好不容易挤开人墙,透着个缝儿看完了,也算不虚此行。”开放式的观演形式让不少外地游客感到新奇,记者发现,今年的巡游出现了不少外地游客。来自广州的小徐赶在当天中午来到普宁,简单吃了口饭便来到巡游队伍必经之路的等候。“没想到路上早排满了,还是来晚了。”
在深圳也能体验“中华战舞”
目前,这股英雄风也吹向深圳。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大鹏较场尾滨海度假区举办非遗焕新·英歌潮韵——正月十五元宵节英歌舞展演活动,由非遗传承人亲自带领的金浦青年英歌队将为市民游客送上两场巡游演出;广州歌舞剧院原创民族舞剧《英歌》也即将在2月21日至23日于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开演,传统英歌舞、非遗元素与现代舞台艺术手法相结合的表演又将让市民了解到不一样的潮汕文化内在。
值得一提的是,登上今年春晚舞台的普宁南山英歌队也将在2月12日来到光明大仟里进行演出,春晚顶流“萌蛇小时迁”惊喜亮相,向市民展现英歌舞“力”与“势”的东方美学。
“取束光做鼓槌,鼓开地方天圆。”春晚《潮起舞英歌》的这句歌词将英歌舞中的奋斗精神一笔点出。这股奋斗精神随着英歌舞的传播,感染着每一位观众。从潮汕到深圳,从故乡街巷巡游到剧院舞台,英歌舞的每一次腾跃都在丈量潮汕厝角与深圳高楼的距离,在每声击槌的断喝声中为时代的奋斗精神作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