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基层作家新春座谈会举行,以文学之名见证人与城双向奔赴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莞文联 文/图
01-23 12:1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月22日,“新春·进莞来团聚”城里的阳光——东莞基层作家新春座谈会在东莞市文联文艺空间举行,活动以“城里的阳光”为主题,旨在传递东莞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对本地基层作家的关心慰问,与基层作家共贺新春之喜、共叙文学情谊,擦亮“东莞创作”品牌,更好赋能东莞文艺事业发展和文化强市建设。

据了解,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有超过2亿人在东莞工作过、建设过、奋斗过。正是缘于这2亿人的艰苦奋斗,正是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品格,为无数来莞务工人员提供了工作、生活、体悟、碰撞的广阔舞台,为打工文学的孕育提供了坚实的土壤。

座谈会上,与会基层作家便是改革开放46年来“2亿”在东莞城市建设者的缩影和代表,他们用真实性的笔触、原生态的信息,讲述了1座城与2亿人双向奔赴的故事,讲述了东莞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的“人-产-城-文”相融互促的新工业文明传奇。

王德山,笔名洪湖浪,来莞打工30多年,他的文学创作从小说到散文,再到如今的短视频,尤其是《寻根》系列短视频以“2亿分之一”建设者的奋斗为主题,向人们讲述他们在东莞扎根和奋斗的故事。“我用文学的手法拍摄短视频,并让孩子参与进来,让他们在‘寻根’过程中,了解这座城市及其建设者精神,期间还让我们多年父子成兄弟,非常有意义。”

打工文学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具辨识度的一种文学类型。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国打工文学的重要策源地之一。目前,东莞有30多位打工作家的打工题材作品,先后荣获了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等重要奖项。

近年来,东莞大力扶持打工文化,从“中国名家看东莞”的打工文学主题讲座到“城里的阳光”打工文学研讨会和同名作品集出版,再到在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建立打工文学之家、泊·文学书店等各种举措,使打工文学成为推动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涌现出一批劳动者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与会的13名基层作家,均是其中的代表获潜在代表作家。

接下来,东莞市文联、东莞文学艺术院将对打工文学的形成原因,从地域文化、历史传统、个人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与论证,同时,对东莞作家进一步整合和梳理,形成有针对的扶持、培育政策,进一步精准培育文学人才,挖掘“新大众文艺”及其群体,推出出符合新时代东莞打工文学的精品力作,全面提升东莞文化形象和文化自信 ,提升东莞城市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莞文联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