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阿司匹林3分钱一片,能用吗?化学老师做了个实验,结果他困惑了……

读特客户端综合
01-22 12:20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质量是集采药品的底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

1月初,北京市某知名中学的一位化学老师发现高中化学必做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该实验涉及一款知名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他发现几款阿司匹林不进行水解就能显色,这让其产生困惑

据悉,这位老师实验中涉及使用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来自几家不同厂商,且大多都通过了国家的一致性评价。其中,包含刚刚参与第十批药品集采,并以标价低至3.4分钱/片中标而引发舆论热议的生产企业京新药业(002020.SZ)。

实验中的对比结果。

通过了国家一致性评价

为何实验结果却现差异?

据这位老师介绍,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9年版)实施后,阿司匹林肠溶片检测实验成为高二化学课的一项必做实验。目的是检测阿司匹林有效成分乙酰水杨酸中的羧基和酯基。在酯基检验中,需要先对乙酰水杨酸进行水解,水解后会产生水杨酸。当水杨酸遇到氯化铁,会发生变色反应,溶液呈现紫色。

在2020年到2021年,学校用的是拜耳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实验现象一切正常:药品水解前,加入氯化铁后,溶液并不变色,经过水解后产生大量水杨酸才能变色。但拜耳的药品价格偏贵,自2023年起,学校开始购买个别国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做实验。结果发现,这些药品在水解前就发生了变色,无法像以往一样进行水解前后的颜色对比。

相关课程实验题目。

据了解,阿司匹林肠溶片是1993年由拜耳生产的用于镇痛解热的药品。此前,水杨酸虽有着良好的解热、镇痛功效,但对胃部损伤严重,甚至可能导致胃溃疡和胃穿孔。阿司匹林则是将水杨酸“优化”后的对胃部伤害更小的乙酰水杨酸药物

此次用于化学实验的,也是目前被更广泛使用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它是在“初代”阿司匹林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产物。其特点为在阿司匹林外部裹上一层包衣,使其通过胃部时在胃酸的刺激下不发生溶解,待进入小肠后再溶解,进一步降低阿司匹林对胃部的副作用。

根据实验结果,这位老师发现由辰欣药业、石药集团生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实验效果不佳,京新药业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变色最为明显,南京白敬宇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次之,呈现微紫色。拜耳、石药集团、沈阳奥吉娜药业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在实验中颜色相近,肉眼不容易辨别出变色现象。

为此,该实验老师拨打了京新药业售后服务电话询问变色原因,工作人员回复称,按照阿司匹林肠溶片质量标准,加水煮沸放冷之后,加氯化铁就会变紫色。至于此次实验中并未煮沸也很快显紫色,工作人员说,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水里就会水解,只是程度不一。

南京白敬宇制药的工作人员回复称,其实验所用25mg/片的规格目前已停产,集采中标的规格是100mg/片。

“提前变色”是药品质量问题

还是实验的程序和操作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规定,检测阿司匹林肠溶片中游离水杨酸含量需使用检测仪器液相色谱,但一般机构和人员并不拥有这样的检测仪器和条件。同时,通过试管实验观察出变色,并不一定意味着药品质量不合格。上述《药典》规定,只有当游离水杨酸含量超过标量1.5%时才属于不合格药品。

但是,按照医学常识判断,如果肉眼都能看到变色,说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游离水杨酸含量已经比较高了

据潇湘晨报报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物理化学专业博士也关注到了这次实验,他表示,“为什么同一款药物在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为反应物的分离以及产物的提纯工艺是‘要花钱’的。”他表示,不仅仅是药品,平日做实验用的试剂就算是同一个厂家生产,不同批次都会有微小差别,在进行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实验时会受到明显影响。同时,他认为在挑选药品时,消费者可在承受范围内购买价格适中的,“工艺越好的药品价格肯定不会更低廉,这是生产成本决定的。”

另外,在上述老师的实验中,南京白敬宇制药的阿司匹林虽然规模最小,但其也有轻微变色,“说明其中游离水杨酸的含量较高。”而其他几款中,京新颜色更深,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游离水杨酸含量较高。“但是,依据现有信息,并不知道每款产品中各功效成分占比多少,无法证明药物在国家规定方面存在问题,更无法证明药物在功效方面存在问题。”上述博士说。

“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

第十批药品集采低价中标引热议

据经济观察报此前报道,2024年12月国家医保局组织的第十批药品集采引起了前所未有的热议。其中,心脑血管病老年患者的常用药阿司匹林肠溶片因中标价低至3.4分钱,成为这轮舆论的焦点。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集采中选结果,阿司匹林肠溶片中选企业共7家,中选价格在3.4分钱/片—4.8分钱/片。

1月初,有参与第十批集采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企业向媒体表示,经过测算,价格低于4.5分钱就属于非理性报价。故而当看到同行实际报出的价格时,作为参与第十批集采的药企相关负责人感到非常惊讶。

中标价格能否覆盖生产成本?企业会“赔本赚吆喝”吗?对此,中选药企的回应是,可以赢利。原因有这么几个: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生产工艺十分成熟,原材料价格也不高;企业通过自动化、规模化生产等方式,有效控制成本,中选产品为60片的大盒装又进一步降低包装损耗;集采规模大,在全国每年数十亿片的庞大需求量下,可以实现薄利多销。

集采结束后,中标企业能否保质保量完成供应任务也是业内关注的焦点。2025年1月2日,经济观察网致电京新药业董秘办咨询了集采报价相关问题,工作人员回应称,公司采购阿司匹林原料药的价格与30元/公斤相差不大,中标后一定会保质保量供应。

人民日报对于此次集采中出现的低价中选事件评论道:质量是集采药品的底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这次以低价中选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等仿制药,将在今年4月份落地。这意味着,患者在大概3个月以后就能用上这批药品。为保障患者用药万无一失,各方要尽职尽责,层层严格把关,守牢质量底线。

(综合来源:潇湘晨报、经济观察报、极目新闻、人民日报、大河报等)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客户端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