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当前,广东低空经济已集聚全国30%以上产业链企业,接下来如何推动产业乘势“高飞”?今年省两会上,在深省人大代表为此积极建言献策。
加强省级统筹推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低空经济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城市化地区是低空经济的主战场。”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专业总工程师吕国林表示,广东省内的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在低空经济率先试点、积极探索,但普遍面临基础设施、创新应用等问题或挑战。
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前提。低空基础设施有别于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其涵盖智能融合基础设施、起降设施、低空无线通信网络等内容。如果各地低空智能融合基建不加以统筹,或将不利于后续多系统之间参数、标准对接。
吕国林建议在省级层面加强指导、统筹与协调,加强对跨市航路(含配套)、大型起降枢纽、低空飞行服务站、低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建设,规范性指导,省市联动推进广东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南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丹也建议,在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维度,尽快明确省级标准与规范,对接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中南地区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系统,实现融合飞行管理、飞行活动数字化申报审批等一站式服务,同时加大跨区域航线和起降设施统筹管理,鼓励各地区开放跨地区行业,协同开展起降设施建设。
以应用场景牵引产业上下游发展
外卖“从天而降”、出行“空中的士”,当前低空运输、低空观光等新场景新业态正加快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市场规模蓬勃发展,但商业模式有待闭环。”省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周济雄表示,广东低空经济规模已超千亿元,位居全国首位,但低空经济商业模式尚未成熟,市场情绪较为谨慎。目前应用主要集中于公共服务领域,商业应用仅在物流配送、旅游观光等小部分领域展开试点。
周济雄建议,要推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创新,释放政策牵引红利,支持企业围绕“低空+重点领域”开展融合创新,以应用场景牵引上下游发展,发挥低空经济新增资本要素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作用。同时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提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融资支持等一站式服务,加速低空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构建低空监管智联网实现“看得见、管得住”
安全问题是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周济雄表示,目前最关键的“通导监”技术仍有短板,“以雷达探测为代表的主流监视技术盲点多、成本高、布设难,低空管控长期存在‘看不见 、联不上 、管不住’的安全隐患。”
为此,他建议要强化顶层设计统筹,首先是统一低空安全技术标准,加快规范通导监技术体系,促进5G-A、北斗等新一代技术融合创新,打造通感一体、千兆上行、亚毫秒级时延、厘米级导航、上亿设备稳定链接的低空能力系统,解决“联不上、定不准”的技术难题。
其次是构建低空监管智联网,推动低空飞行器网联化,将“网络+算力”等底座能力内嵌至低空飞行监管服务平台,促进低空监管向“全省连片、全量感知、全域协同、全程监控”纵深推进,落实“看得见、管得住”的监管要求。
第三是完善管理法规制度,厘清空域管理、空域服务和产业培育各主体职责,落实“划得清、飞得稳”的总体目标。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上官文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