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也应凭职称定薪酬” 来自深圳产业一线的省人大代表积极为职工发声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01-17 10:43

深圳晚报

给生活更多创意

摘要

今年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深圳代表团中,有多名来自产业一线的省人大代表,他们中有全国劳动模范,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还有全国技术能手。

今年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深圳代表团中,有多名来自产业一线的省人大代表,他们中有全国劳动模范,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还有全国技术能手。在本次会议上,他们立足自身岗位,结合长期的观察思考与走访调研,积极为一线职工发声,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献言献策。

古凤绮:实现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

日前,深圳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对媒体开放,三位来自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围绕人工智能、会展经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热点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在深省人大代表、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古凤绮作为其中一员,积极为广东的发展建言献策,展现了人大代表履职尽责、心系发展的良好风貌。

▲古凤绮

作为一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古凤绮在此前的走访调研中发现,如今制造业工厂的技术人才,年龄大多集中在40到45岁,年轻技工占比越来越少,部分岗位招工缺口明显。另一方面,技能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职业院校毕业生出现就业难、就业类别与所学知识不对口等问题,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供需不对应。

古凤绮认为,每天重复同样动作的低技能岗位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有限,薪酬有明显“天花板”。年轻技工跳槽频繁,技能水平得不到沉淀与提高。还有不少企业采用外包劳动就业方式,这种以短期成本控制为导向的用工模式,忽视了工人长期技能的提升和职业成长的重要性。

在此背景下,古凤绮在今年带来了“关于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议”。她认为,要增强企业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激发企业参与改革的内生动力,从而推动产改工作在企业落地实施和持续发展。同时,她建议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和匹配性技能提升,引导大学毕业生重视职业技能的学习,做好技能路线职业规划。“可以整合政府、工会、共青团、社会组织、学校、企业等多方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和平台,搭建职业技能培训和终身培训专业学校和培训基地,通过技能培训助力大学毕业生和转岗人员再就业。”古凤绮说。

“提高收入和畅通发展通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古凤绮建议,要指导企业落实“新八级工”制度,指导企业建立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建立技能等级认证体系;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相匹配的工资分配制度,实现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强化部门协同形成有效合力,加快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的立法。

张笑笑:健全技能人才评价认证体系

“我是传统制造业的一名职工,今年带来的建议主要关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时尚产业升级,都是我们一线职工的心声。”在深省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丽荣鞋业(深圳)有限公司高级产品出格师张笑笑今年是第三次参加省两会,她十分珍惜代表履职的机会,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希望能助力技能人才的发展。

▲张笑笑

张笑笑从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毕业后,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行业技术竞赛,凭借专业的技能成为企业研发部的中坚力量。“去年广东省出台了技能人才发展条例,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有一些部门之间的机制没有打通。”张笑笑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如提供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以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技能人才培养;要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张笑笑还建议,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举办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和评选活动,为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评价和认证体系,对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认证;推动技能人才评价和认证结果与职称评定、薪酬待遇等挂钩,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技能行业。

此外,张笑笑还带来“关于加速时尚产业数字化升级,促进创新发展的建议”,她认为,广东省时尚产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建议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培养数字化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速广东省时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促进时尚产业的创新发展。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