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画家陈泊君:加强文化自信,传统国画需要从娃娃抓起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01-09 09:0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第三届亚洲美术双年展——融汇与重塑:亚洲艺术的新视界”近期在香港和深圳等地先后展出,南山画家陈泊君(曾用名:陈明珍)作品《岁寒三友图》获中国区金奖并参加了展览。近日,记者专访了陈泊君,了解了她的绘画心路历程以及未来计划。

记者:您是如何与绘画结缘?且爱上中国画和花鸟?

陈泊君:走到画画这条路主要是爷爷的启蒙。爷爷在他那一辈是当地比较有文化的,家里有很多线装版本的古书, 每天不忙的是时候就拿出古书唱读,抑扬顿挫,很有古味。 方圆几个村,逢年过节写对联写字,孩子取名,各种迎送,参拜礼节,那些叔伯们不懂的都过来请教我爷爷。族谱也放在我们家里,每年修订族谱的时候,里里外外都是族人,一年的新生儿都要写进族谱。从小我就对爷爷非常崇拜。爷爷的字写的非常好看,很有韵味,看爷爷写字很是精神享受。每年写对联的时候,他要写很多,分给村民。院子里到处都是,桌子上、板凳上、晾衣绳上,挂着一条条对联,摆的满满的,我们就充当他的勤务员,附近的就帮忙送过去。爷爷累的时候,放下笔,我就偷偷地拿起他的笔,学着样,自己乱涂一下,感觉很是喜悦。爷爷对我的影响最大,对书画的爱好从小就种在了心里。

学画很是偶然。初一那年,学校突然举行美术比赛。我平时也没有特别关注美术,没有专用的美术纸没有专用的笔。 记得那天中午放学回家,妈妈在做饭,找来一张比较平整的白纸,在饭桌上用铅笔画了一个大熊猫在吃竹子,到学校就交了上去。谁知道那一次居然得了奖。校长的夫人正好是我们数学老师,我是数学课代表,她就在班上表扬说没想到我居然画画也画的那么好,弄得我很不好意思。这样就触动了我的兴趣,后来就用比较干净平整的胶合板做了一块画板,常常带上铅笔和纸到田野里去写生。大学我的专业是服装设计,也是和美术有关系。毕业后,画画一直没有放下,业余的时间基本上都在读书,画画。

中国画的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人物画一般是释道画、仕女画等肖像,重点是刻画人物;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一般比较大幅,场景需要精心经营;花鸟画以花、鸟,自然为主,表现主题的气韵生动,清新淡雅,意境悠远,我非常喜欢,花鸟画通常也不要太长时间,也比较适合我的个性。所以自己就一直坚持在花鸟画领域。

记者:作为中国当代实力派“逸品”画家霍春阳入室弟子,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陈泊君:我的师父霍春阳,是中国当代实力派“逸品”画家。天津美院的原院长、博导,属于黄宾虹一脉,师从著名大师孙其峰。作品先后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钓鱼台国宾馆等单位及国内外博物馆收藏,是当代文人画的杰出代表。他常常在他的画室给博士生上课,讲解国画的用墨用笔,讲解道法自然的意境。他常说画品即人品。告诫我们画派没有南北之分,不要搞小圈子, 中华传统文化是国之根本。在他的课堂上是洗礼,是熏陶,是感悟,是更深远的文化思考。这种博大精深,德厚流光, 薪火传承对我的创作影响深远。

记者:您绘画目前的主攻方向是什么?

陈泊君:我的绘画主要以花鸟为题材。新的题材包括《南山硕果》《南头古城》《沙河栖鹭》---等一些深圳的特点元素,用传统国画的方式来表达深圳的文化自信。

记者:您的作品经常被作为“深圳礼物”赠送国际友人,这些作品是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深圳精神或特色吗?

陈泊君:我的作品《南山硕果》,以南山的特产荔枝为背景,荔枝重彩写实,枝叶虚化,虚实结合。荔枝本身为南山著名的水果,南山区近年的发展在全国乃至全球也是硕果累累。作品中一枚剥开的新鲜的大荔枝,再次暗合主题硕果。南山荔枝是南山区的著名特产,被誉为“中华之珍品”,是驰名中外的著名岭南佳果。作品《南山硕果》被作为“深圳礼物”赠送国际友人,增进了深圳与世界的友谊。首先她代表了深圳的特产,向世界介绍深圳;其次就是深圳近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硕果累累,表达了作为深圳人的自信与骄傲;然后用传统国画的方式,也是文化自信,向世界介绍中华传统文化。

记者:是什么力量驱动您多次参与慈善拍卖活动

陈泊君:文博会期间“爱心助残”慈善拍卖活动,南山慈善会、深圳市妇儿基金会,包括2025年1月9日的博商爱心拍卖,以及其他一些慈善活动,我都会积极参加,并拿出作品来拍卖,所以被誉为“深圳爱心画家”。

我的母亲非常单纯、善良。她的口头禅就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深深影响了我们。我从小就比较喜欢慈善,小时候虽然不富裕,看到老奶奶在街上卖针头线脑,看着好心疼,会把自己的零花钱偷偷地塞给她就跑,怕她不要。敬老院离我家大概1公里,周末节假日的时候,就会和同学一起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那些老人看到我们,都很开心,感觉是自己的孩子一样。记得有位老人会手艺、会雕刻,他用泡沫雕刻“小老鼠偷油吃”,活灵活现,非常生动。看到他们那么年迈,在敬老院,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我既心酸又很同情,所以经常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在大学的时候,我是学生会干部,有一年广东一果冻工厂去儿童福利院做公益活动,我也跟着参加。公益活动结束,这家爱心企业就助养了一些孩子,我也跟着助养了一个女孩,给她取了个名字:文文。周末假日的时候,我就把她接到宿舍,带她玩,给她买好吃的。

记者:您的作品《岁寒三友图》在前不久获得第三届亚洲美术双年展中国区金奖,获奖之后,对您的创作有什么触动和启发?

陈泊君:2024年12月23日第三届亚洲美术双年展在香港开幕,作为金奖获得者很荣幸受邀出席。 这一次,在香港展的作品很多都是海外作者和获奖作品。很多作者都是知名的大学教授,有博士生导师,有画院院长,有美协主席, 水平非常之高。终审评委都是亚洲各国著名画家、著名评论家,评判标准很高,公平公正。在现场看了所有作品之后, 感觉展出的优秀作品中,油画数量明显大于国画。感觉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迫在眉睫。素描、 造型很重要,高考考的是素描, 大学里的专业油画, 水彩画等这些都属于西画。 现在的孩子们从小学习的是西画的基础。我们要加强文化自信,要把中国的传统国画带到亚洲带向世界,传统国画需要从娃娃抓起,可以参与高考;大学的专业可以更细分更深入, 让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并在世界上发扬光大。

记者:下一步的创作计划或方向是什么?

陈泊君:我特别喜欢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理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也非常热爱深圳,一片赤子之心,一直想着能为深圳做点什么。我擅长的是国画,下一步计划用我的笔画深圳,让深圳的今天在历史上留下传统文化的踪迹。就像我们今天看到宋朝的画,里面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非常生动。世世代代展现给后人,展现给世界。我住在南山,就从南山入手,画南山的历史:南头古城,南山的特产:南山荔枝,南山的环境:沙河白鹭……用中华传统文化把深圳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带向世界。最近我画荔枝比较多,很多藏家很喜欢,荔枝红红火火,硕果累累,喜庆吉祥---荔枝是中国画中非常吉祥的题材,大英博物馆藏宋徽宗赵佶的《写生翎毛图》,画卷之内,气韵生动,神形兼备。荔枝挂满枝头,宛如天然宝石,与锦鸡同框,寓意着吉祥如意。我希望用我的画笔,展现美好南山,展现美好深圳,用画笔讲述南山故事,讲述深圳故事。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李璐 审读 温静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