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进旧时的家塾里,倾听老师讲授“八仙”神话传说,这是一番怎样的生动场景呢?近日,由福永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福永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滨海小学(集团)下十围小学、凤凰社区、福围社区共同主办的福永街道“非遗进课堂”系列活动开展创新做法,将课堂搬进了拥有700年历史的凤凰古村,在古村内的“茅山公家塾”上演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文化课。
八仙是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其中,“八仙过海”又是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之一。“八仙过,海波涌,持法器,显神通。”课堂上,来自滨海小学(集团)下十围小学的数十名学生端坐下首,专心致志地倾听着邓宝坚老师讲授“八仙”神话传说。在邓老师身边的家塾墙壁上,一幅历史久远的“八仙图”成为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教具”,帮助学生开启一段感受更为直观的文化典故之旅。
据了解,“茅山公家塾”是福永街道凤凰古村内重要的古建筑之一,家塾为典型的“三开间、两进深、一天井”广府建筑布局,尤其是,家塾前厅墙上的“八仙”壁画,是目前深圳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壁画之一。下十围小学结合“茅山公家塾”的建筑特点,精心设计了有关“八仙”神话传说的课堂,带领学生走进家塾,在先辈们绘就的“八仙”壁画旁边讲授“八仙”神话传统,可谓是“氛围感拉满”。学生们耳中听着传说故事,眼里是生动形象的“八仙”壁画,脑海里则是与文氏先辈文茅山跨越时空的“对话”和思想碰撞,擦出文化思考的火苗。
拥有700年历史的凤凰古村不仅有保存完好的“茅山公家塾”,还有“伯元公家塾”“拔茹书室”“顾三书室”等众多古建筑,为研究广府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古人在家塾里上课,是不是也和我今天的场景一样呢?”“这幅‘八仙’图,应该见证了很多读书人的求学时光。”课堂上,学生们感受深刻,纷纷分享自己的感受。
据了解,近年来,福永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联合滨海小学(集团)下十围小学等辖区校园创新非遗课程体系,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题材,创编《望烟楼的传说》《麻篮仙印传说》等三首主题歌曲,制作《爱国诗人文天祥》《三星堂的故事》《茅山公家塾》等7部非遗动画,被辖区学校收录为课堂教学资源。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闻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