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艺术普及“艺术拼团”自2024年11月上线以来,收获了众多市民的喜爱,并作为全国文化馆系统中的一大首创,引来许多学者、专家的关注与肯定。近日,与全民艺术普及“艺术拼团”相关的两大话题#深圳人有自己去班味的方式##在深圳恢复能量的100件小事#双双登上新浪微博深圳同城热搜榜。其中,#深圳人有自己去班味的方式#更是在发酵后位居热搜榜榜首!“艺术拼团”又火啦!
▲相关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有许多市民在话题下着急询问:“该怎么参与?”深晚在此奉上答案——市民可以打开“深艺通”小程序,点击其中“艺术拼团”模块,即可参与拼团或发起拼团。
▲话题#深圳人有自己去班味的方式#位居同城热搜榜第一。
全民艺术普及温暖人心
与常规的公益艺术培训不同,“艺术拼团”鼓励市民自主发起课程需求——想学什么?在哪儿学?什么时候学?都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小程序提出,经审核、协调后确定拼团人数、场地、时间,上线小程序。市民可通过社交网络自发传播,吸引更多志同道合者参与,达到开团人数后,课程即可顺利开展。这是深圳全民艺术普及的一大创新之举,改变了“由各级文化馆发布课程,市民报名参与”这一传统模式的弊端,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市民个性化需求。
▲两个话题均引发网友讨论。
截至发稿,话题#深圳人有自己去班味的方式#阅读量已达550万,讨论量超千条,#在深圳恢复能量的100件小事#阅读量超过150万,讨论量也近700条。
在话题下,深圳市民纷纷分享自己的感受。有网友分享自己参与相关培训的经历——“很幸运报上了掐丝珐琅课!在掐丝和点蓝的过程中体会到心流的感觉,在线条和色彩中找到了治愈的方式。希望明年可以解锁更多的非遗公益课程!”“市文化馆简直就是去班味的宝藏地,各种艺术课程丰富多样,而且完全没有瓶颈期。”“我体验过免费瑜伽班,太棒了!在这里我们能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找回活力满满的自己。”“课上的时间就像一束光,照进在深圳忙碌的日常,让我有了更多热爱生活的理由。”
深圳首创的“艺术拼团”不仅征服了深圳市民,还引发了其他地区网友的讨论,有望引领公共文化服务新潮流。许多外地的网友也参与到话题讨论中,满满都是羡慕:“深圳人太会生活了!”“这样的生活真令人向往。”还有四川的年轻网友用家乡话表示自己的心动:“这种免费的艺术培训真巴适,年轻人都喜欢,让我心动不已。”
▲市民晒出自己参与“艺术拼团”课程后,制作的艺术作品。
课程种类更多,上课地点更便捷
据了解,全民艺术普及“艺术拼团”自上线以来,注册人数已经超过两万,由市民发起,经审核上线,并顺利开设90个班,一千多位市民已经率先“拼团成功”啦!
值得一提的是,“艺术拼团”的参与者不局限在想参与培训的市民,也欢迎艺术机构和有一技之长的老师参与,感兴趣的老师也可以通过小程序报名开课。
▲市民晒出自己参与“艺术拼团”课程后,制作的艺术作品。
“各级文化馆的师资力量毕竟有限,无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随着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深入,深圳正逐步搭建起一支‘全民艺术普及推广人’队伍。我们欢迎社会各界加入到全民艺术普及的工作中来,共同为市民提供优质、便捷的艺术文化培训服务。”深圳市文化馆联盟主席、深圳市文化馆馆长曾昶表示。但同时,各级文化馆也会对社会力量提供的课程进行审核、监督,制定课标,确保培训质量。“艺术拼团”作为一个便捷的平台,则可以成为社会力量和市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艺术拼团”的出现不仅让课程种类更加丰富,也让艺术培训的地点更加贴近市民生活。市民甚至可以选择在办公园区、家门口党群服务中心开设课程。
自2023年起,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统筹指导下,深圳市文化馆牵头构建起“1个总校+10个分校+N个社会服务点”全民艺术普及总分校体系,联动深圳市工会、妇联、部队、学校、企业、文化机构等各类社会资源,全民艺术普及进社区、进商圈、进企业、进校园,让市民随时随地尽享艺术盛宴。
事实上,这次全民艺术普及“艺术拼团”相关话题登顶热搜榜并不是偶然,而是深圳近年来扎实推进全民艺术普及,不断创新求变,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成果显现。接下来,深圳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将继续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的服务,让市民感受到文化艺术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深圳晚报记者 马君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