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实力双“出圈”,福民小学多措并举探索特色办学新路

深圳特区报记者 曹崧 通讯员 刘霞辉
2024-12-29 23:1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家门口的好学校”是怎样炼成的

“二十四节气食育课程”、“千人合唱”、“毕业典礼的天花板”和“全班合影毕业画”……近年来,凭借这些社媒热门标签,深圳市福田区福民小学不断“出圈”,不仅家长们称其为“家门口的好学校”,教育界也给予高度评价,学校相继获得广东省一级学校、课堂教学智慧评价实验校、深圳市课程领航领跑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校、深圳市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实验学校等荣誉。

12月26日,记者随福田区教育局媒体调研团走进了调研活动的第四站——福民小学,探寻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福民密码”。

挖潜创新

全力推进艺术教育改革

走进福民小学,很难不被校园各处色彩斑斓、创意十足的学生作品所吸引。从国学馆、图书室到走廊的每一个拐角,都张贴、展示着孩子们的艺术才华。校园里,禅绕画、合唱团、口风琴社、弦乐团、舞蹈团、戏剧社等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其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与舞台,尽情释放创意与激情。记者们不禁感叹,尽管校园面积不大,却为孩子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艺术选择,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展现才华、激发潜力的乐园。

这些生动的艺术场景,正是福民小学近年来挖潜创新、全力推进艺术教育改革的成果。福田区作为“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通过办学质量监测,发现福民小学在艺术资源和学生艺术素养方面存在短板。对此校长王珂发出号召:“艺术能激发孩子惊人的创造力,我们必须全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门乐器,并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和课程融合,探索出“全人、全时、全景”的艺术教育特色,力求营造一个人人参与、每天课堂落实、处处环境皆可利用的艺术教育生态。

这一改革得到了广泛认可。2019年,在全国的教育质量监测会议上,福民小学的艺术教育展示获得了来自全国各地专家的高度评价。如今,学校的艺术教育不仅成效显著,更成为福田区教育改革的一张亮丽名片。

何谓全人、全时、全景?窥一隅而知全貌:每当升旗仪式或节日庆典时,福民小学便成了欢乐的海洋。教学楼仿佛一座巨大的舞台,全校孩子们一个不落地站在走廊上、操场上尽情歌舞,用纯真的笑容和真挚的情感,向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日子致敬。这种充满活力的氛围,已经成为福民小学的独特标志。

最令福民孩子们铭记的,是每年毕业典礼的那一天。即将毕业的学生们,每个人都会收到低年级弟弟妹妹们亲手制作的手工制品和画作,大家在楼道里齐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那一刻仿佛时光定格,成为他们记忆中最珍贵、最温暖的片段。

食育课程

人间烟火气里的美好期盼

在福民小学,节令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日历上,更在孩子们的食育课堂中找到生动的表达。“立春玫瑰茶、谷雨乌饭麻糍、秋分冰皮月饼、大雪川贝梨汤、冬至酒酿圆子……”这些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的传统美食,既是学校食育课程中精心编撰的教学绘本内容,也是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的美味佳肴。

贺明媛老师向记者们介绍,这门极具特色的二十四节气食育课程,以“食育四季,味在福民”为主题,巧妙地将劳动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学校通过小古文、绘画、游戏、科学实验等多样化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们在亲自动手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传统节气美食的制作方法,还探讨了这些美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过程,孩子们逐步提升了多学科素养,同时也深入了解了节气背后蕴藏的中华传统文化深厚底蕴。

每年,福民小学的五至六年级学生都会参与这一课程,还通过校园电视台向全校同学展示他们的制作过程。侯一菲老师笑着告诉记者,“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参加食育课程是他们最期待的事,成了他们渴望‘长大’的动力之一。 ”

AI智能

先行先试打造智慧校园

在福民小学,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科技与学习的融合体验。孩子们可以穿越回唐朝,与“数字人”李白进行对话;还可以打电话给课堂小助手“淘气”,共同学习数学知识。这一切,都源自学校在课堂上引入的AI智能技术。

数学教师赵泞是福民小学首批尝试将AI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老师之一,她向记者们描述了课堂的变化:有了一个可以随时互动请教的AI小伙伴,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们在与智能体互动的过程中,学习也变得更加主动与高效。

作为“深圳市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实验学校”,福民小学在AI应用方面的探索引起了媒体调研团的关注。对此,王珂校长表示,任何新兴技术进入教育行业时,都会面临挑战和混乱,但“我们选择从小模型开始先行先试,因为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他鼓励年轻教师学习AI技术,将其逐步运用到课堂中,分享成功经验,带动更多教师参与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

王珂校长还透露,预计到明年,AI技术将在每个教室全面铺开,“老师们已经看到AI带来的变化,无论是学生的成长,还是教师的自我提升,更多老师会加入到这一行列。”

此外,福民小学还引入了CSMS系统,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老师的课堂行为。系统能够统计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提问次数,以及学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时间。通过这一技术支持,教师们得到了针对性的反馈,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专业成长。

手作咖啡与面包

绘就幸福温暖底色

福民小学的食育空间,弥漫着手冲咖啡与新鲜面包的香气,带着一种温暖、“治愈”的气息。宽敞的操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面包,有些是老师们精心制作的,有些则是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完成的。这片温馨的天地,既是教学的场所,也是师生们课后放松、互动的乐园。

“每当老师们来到食育空间,感受着手掌按压面团的踏实感,闻着烤箱里散发出的麦香,那种幸福感会油然而生。”学校副书记姚辉微笑着向记者们讲述,作为禅绕画社团的美术老师,也是学校食育课程的践行者、将生活美学引进校园的主理人,她引领了一批既具教学能力又懂得生活艺术的教师。“只有老师感受到幸福,才能培养出能够懂得感受幸福的学生。”

王珂校长深情地谈起学校的教师团队,“每个新教师的第一年至关重要,学校会在年末写信给新老师的父母,感谢他们为福民培养了这样一位优秀的教师。”他还提到,学期结束时,每位教师都会获得不同类别的趣味奖状,甚至连学校饭堂的厨师也会获得“米其林大奖”。正是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与肯定,构筑了福民小学独特的教育氛围。

“在孩子们成长的历史长河中,比起知识记忆,孩子们记住的情感、记住的画面、记住的过往岁月中与他人互动的感受,这些都更为珍贵”,王珂表示,“我们要当时光的雕刻师,为孩子们的成长岁月,雕刻更多温暖的画面与动人的场景,让校园生活成为孩子们一生温暖的底色”。

福民小学凭借其独特的特色和创新,持续提升教学质量,致力于打造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的好学校。其成长蜕变,正是福田教育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持续完善评价体系,全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全面均衡有意义的成长途径的生动缩影,也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向更高目标奋进,共同书写福田教育的辉煌篇章。

(图片由福民小学提供)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秦天 二审 王雯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曹崧 通讯员 刘霞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