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毕飞宇做客读书月读书论坛 期待全新的文学形态
读特记者 林洲璐 胡蕾 文/图
2017-11-26 21:27

26日,南京大学教授,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做客第十八届深圳读书月读书论坛,畅谈如何传达小说的魅力,如何愉快地阅读小说。(小标题)“用逻辑讲小说课,我挺纠结”

《小说课》是毕飞宇的最新作品,该书辑录了毕飞宇在南京大学等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所谈论的小说皆为古今中外名著经典,既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也有哈代、海明威、奈保尔、乃至霍金等人的作品。从事小说创作逾三十年的他有意识地避免了学院派的读法,而是用极具代入感的语调向读者传达每一部小说的魅力。

谈到《小说课》,毕飞宇说,他30岁出头开始在外面做讲座,但是习惯不好,没有把讲稿留存下来。《小说课》出版后,他特别后悔10多年前没有好好整理讲稿。他建议,年轻的作家在外面做讲座的时候,可以带个录音笔,把自己讲座有特点的东西记录下来,把阅读和创作小说过程当中内心的波澜呈现出来,影响更多读者。毕飞宇笑言:“不过,现在回头看,我特别不喜欢《小说课》这本书。不喜欢的原因不是我写得不好,而是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析的时候,我必须使用概念、判断和逻辑,而事实上,一名小说家内心的工作方法比逻辑要丰富、生动、活泼、有趣得多。如果靠逻辑去呈现事物的动态和人的内心世界,那么这个作家是多无聊啊。小说家写作时使用逻辑的部分非常有限,可是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使用逻辑,这个对我来讲挺纠结的。”(小标题)“拿起书时,我们都是穿越的主人”

毕飞宇认为,阅读最大的魅力有两条。“第一,是通过我们的眼睛直接面对语言,欣赏语言自身的魅力。第二,通过语言,我们能与语言的那头——作者进行对话。这个对话不是比喻,是现实的,虽然那个人我们看不见,虽然曹雪芹去世那么多年,莎士比亚讲英语,普罗斯特讲法语,但我们依然可以对话。”

毕飞宇说,现在很多人迷恋玄幻小说,迷恋穿越,其实大可不必。“每次当我们拿起图书的时候,要意识到我们都是穿越的主人。你会发现,人生只要阅读,都是玄幻的、迷人的、可爱的,我们大可不必羡慕别人,读者都是了不起的,因为它可以跟不同时空里面的人面对面,哪怕那个人是一具木乃伊。”(小标题)“深圳一定会出现石破天惊的作家和作品”

在毕飞宇看来,真正可以代表深圳的作家和文学形态目前还没出现。他认为,当一个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得到巨大发展机遇的时候,她的文学也会得到巨大机遇。“我相信,深圳一定会出现石破天惊的作家和作品,这个作品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文化或都市文化,可能是一种全新的文学形态,我们可以一起等待。我建议在座的朋友,深圳的文学爱好者,喜欢读小说的朋友们,没事的时候把笔拿起来。”

在互动环节中,有读者提问,作家在探寻城市的生活和文化时,应该如何挖掘一个城市的性格。毕飞宇坦言,他并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位能够代表一座城市的作家,必定对这座城市异乎寻常地关注。“关注可能是感性的,也可能是理性的;关注可能是温和的,也可能是苛刻的;关注可能是赞美,也可能是批判。我看过法国作家加缪的一句话,‘如果你想描写一个人物,只需要久久地关注’,我把这句话放在脑子里,从那天起,加缪就成了我的老师。”

毕飞宇,生于1964年,江苏兴化人,现为南京大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著有《毕飞宇文集》四卷(2003),《毕飞宇作品集》七卷(2009),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青衣》《玉米》、长篇小说《平原》、《推拿》。《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Three Sisters》(《玉米》《玉秀》《玉秧》)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平原》获法国《世界报》文学奖,《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在海外发行。

编辑 黄子芸

(作者:读特记者 林洲璐 胡蕾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