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广州大学共建“东西部协作研究中心”签约仪式暨2024年广州市乡村振兴研究会学术年会“过渡期后粤黔东西部协作常态化帮扶”在广州大学举行。据悉,自2023年2月成立以来,广州市乡村振兴研究会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人才充足、学科种类齐全、研究水平较高的综合优势,立足广州“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实践,为广州乃至广东的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欧阳谦表示,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将以签约共建“东西部协作研究中心”为契机,更好地为“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建言献策,推动东西部协作事业取得更大成就。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领队肖南龙期待,“东西部协作研究中心”继续发挥平台优势,共同探索过渡期后全国东西部协作常态化帮扶和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模式,进一步推动粤黔两省深度协作共赢。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督查专员黄猛期望“东西部协作研究中心”继续支持广东乡村振兴和粤桂、粤黔东西部协作,帮助总结提炼更多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把研究成果和论文写在大地上。农业农村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黄承伟充分肯定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做出的重要贡献,盼望“东西部协作研究中心”继续深耕东西部协作的理论研究、实践总结与经验推广,为讲好中国发展故事提供素材,为国际减贫贡献中国智慧。
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为加快西部地区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进程、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出的重大部署。对此,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文宏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东西部协作作为中国特色制度的成因,以及东西部协作的发展历程与特性,强调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认为东西部协作不仅涉及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作用,还体现从点到线到面的进展过程,以及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
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陈震强调,推进“双向赋能”协作是新阶段深化东西部协作的内在要求,要坚持以经济为纽带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为基本立足点,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与产业发展中更好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岳经纶强调,东西部协作要在优化财政资源再分配的同时,更加重视服务资源的再分配,进而推动全国层面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展望未来,“东西部协作”应该怎样持续深化?暨南大学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刘义强认为,东西部协作体现中央统一与地方灵活性的结合,未来要积极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建设。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原院长曾秀兰表示,未来要关注和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青少年帮助议题,积极探索供销社模式在东西部协作常态化帮扶中的应用。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邓永超则提到,未来要结合当地传统活动、培育乡村运营官,以产业协作为主要抓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互补合力。
“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模式,让协作资金变为股金,推动从‘单飞’到‘群飞’的协作模式升级,增强产业协作活力,让湾区市场意识、湾区新质应用、湾区服务等创新要素链接得更深更广。”粤港澳大湾区(广州)乡村振兴产业协作基地管委会执行主任、广东军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广东军威链企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泽华分享东西部协作“反向飞地”的发展经验,强调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和社会力量参与的重要性。
据介绍,该会议由农业农村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指导,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大学主办,广州市乡村振兴研究会、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共同承办。
编辑 刘彦 审读 李璐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朱良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