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新中国迎来76周年华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迎来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日子。
6:11,北京天安门广场,祖国的“心脏”,迎着东升的旭日,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10:30,随着金色的阳光洒满帕米尔高原,海拔5100米的红其拉甫国门,在响彻广场的国歌声中,巍峨雪山映衬下的五星红旗缓缓上升,迎风飘扬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门之上。
“这里虽然与首都北京相距4000多公里,但我们的心始终和祖国的‘心脏’一起跳动。”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边防检查处处长王向野表示,今年也是红其拉甫边检站被授予“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30年,他们将不负使命,继续履行好职责,守护好祖国的大门。
巍巍昆仑,茫茫雪域。红其拉甫边检站位于帕米尔高原深处,是中国与巴基斯坦交界的西大门。
红其拉甫国门,同样牵动着“人民卫士”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心。9月30日下午,73岁的老人不畏高原严寒,专程来到这里,看望红其拉甫边检站值勤民警,并在中巴7号界碑(1)上一笔一划、细致描红。他激动地说:“看到五星红旗飘扬在空中,看到界碑上‘中国’两个鲜红的大字,我们就非常安心。”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
巴依卡是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人,始终牢记着父亲生前强调的“不要让界碑挪动一毫米”的嘱托。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代护边员,一家三代70余年接力守卫边境,在生命禁区为官兵指向带路。37年间,巴依卡巡逻700余次、行程3万多公里,是官兵眼中的“活地图”。4年前,巴依卡的儿子——“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因为救人而牺牲。如今,巴依卡准备把家里象征着护边使命的牦牛鞭交给拉齐尼的儿子拉迪尔,希望孙辈继续沿着父辈们走过的路走下去。
“我要以爷爷和父亲为榜样,努力学习,考上心仪的大学。”现场观看国门升旗仪式、正读高中二年级的拉迪尔说,“大学毕业回来当兵,退伍后接过爷爷的牦牛鞭,我要做家里第四代护边员。”
“我们俩都是海外留学回来的,看到国家越来越好,特别有感触。看到国门升国旗的那一刻,感觉特别不一样,顿时热泪盈眶,完全止不住泪水。”专程从深圳赶来看升旗仪式的年轻夫妻杨丰远、罗雨薇难掩激动心情,“我们的心永远跟祖国的脉搏紧密相连、一起跳动。”
同升一面旗,共祝祖国好。
上午,喀什,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组织深圳援疆全体干部人才举行了升旗仪式,激发爱国爱疆情怀,赓续特区精神,建设美好喀什。
深圳喀什一家亲,南海昆仑心连心。
今年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广东、深圳支援喀什地区15周年。15年来,深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先后派出援疆干部人才2023人次,打造“援疆铁军”,投入财政资金146亿多元,组织实施各类援疆项目1000多个,在产业、民生、教育等领域以及文化润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促民族“三交”,共绘“同心圆”。在深圳援疆前指和深圳市卫健委协同推动下,自2023年以来,“深圳关爱行动·姚晓明光明行”公益项目已赴疆义诊7次,为喀什市、塔县等地患者累计开展超1000例白内障等眼疾免费手术。“人民卫士”巴依卡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并自此与深圳人结下深情厚谊,还成为“深圳关爱行动推广人”。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红其拉甫国门上,塔县、喀什地区乃至全疆166万平方公里大地上飘扬的五星红旗,以巴依卡为代表、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2600多万新疆各族人民心中不渝的信念,就是最好的答案!
(深圳特区报塔县10月1日电)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