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拥抱自然关爱世界,2024深圳青年影像大赛举办研讨沙龙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胡蕾/图
2024-12-22 16:1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2月20日上午,2024深圳青年影像大赛在雅枫国际酒店举办“自然纪录片的自然观呈现”与“自然纪录片的人文观表达”两场研讨沙龙,现场颁发了影像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和“公益作品单元”荣誉证书。

2024年,深圳青年影像大赛(原深圳青年影像节)已步入第十七个年头,多年来始终坚持“青年人拍,拍青年人”的宗旨,大赛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联合主办,由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深圳影视产业联合会等单位承办。

深圳青年影像大赛组委会执行主席、评委会主席李亚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青年影像节”到“青年影像大赛”,是一次蝶变,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参与者的创作热情,给青年影视创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平台,预示着品牌更鲜亮,平台更广阔,创作更活跃,活动遍及粤港澳,赛道通向全世界。“我们将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从多个维度,塑造属于深圳也属于所有青年影视人的文化品牌。” 李亚威说。

深圳青年影像大赛终评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告诉记者:“深圳青年影像大赛办到第17届,这个大赛的突出特点就是鼓励年轻人去思考世界、认识世界,用影像表达世界。”对于大赛的评审标准张同道说:“首先看作品有没有创意、有没有文化含量,其次是技术表达是否合格、完整、优良。”他表示,深圳青年影像大赛的获奖作品从专业品质上来说在国内堪称一流。

研讨沙龙上,2024深圳青年影像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和“公益作品单元”荣誉揭晓。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凤凰卫视、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山西传媒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单位”。《中国好人王正旺》《作个闲人》获得“公益作品单元”最佳作品;《这一次我们直面死亡》《舞步从未止步》获“公益作品单元”最佳创意作品;《第142次巡航》《微笑遗照:4000位农村老人的最后念想》《寻找礼乐之乡》《我们》获“公益作品单元”评委会特别作品。

随后以“自然纪录片自然观呈现”与“自然纪录片的人文观表达”为主题的两场研讨沙龙开启,研讨沙龙由张同道主持。研讨嘉宾分别是:上海电影集团原副总裁、编剧汪天云;哔哩哔哩高级顾问,纪录片导演、制作人朱贤亮;自然纪录电影导演孙宁;华北电力大学讲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纪君。

张同道介绍,研讨的目的是要从电影、纪录片、学界等不同角度认识自然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他认为,自然纪录片是纪录片里的“航天飞机”,一直受观众的追捧,动物纪录片本是中国纪录片的软肋,但最近几年出一批优秀作品,正在接近或赶上世界水准。比如说孙宁导演的《鹭世界》,还有《国家公园》《野性刺激》等。

汪天云称自然观的问题是人和自然、人和生物界、人和未来关系的问题。他说,刀郎歌曲里有各种动物,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点上得到了共鸣,纪录片人应该从中受到启发。今天的流行和时尚可以成为明天的经典,又可以成为后天的学术。

朱贤亮经历了中国纪录片从电视到网络两个时代,他表示,自然类纪录片从内容上分成两大类,一类有人,一类没有人。纪录片的自然观其实就是怎么拍野生动植物。纯自然类纪录片虽然从头到尾没有人出现,但有一种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也是对世界的态度。

孙宁过去10多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拍摄,有一次从乌梁素海到陕西红碱淖湿地,突然在红柳下见到一只野兔,瞪着大眼看他。他瞬间停下来,也静下来,想到野兔对人类的看法,其实人类和植物、动物相比,感知得太少。

编辑 刘彦 审读 李璐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邓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