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度广东省各县(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成绩出炉,深圳市龙岗区在全省122个县(区)中总评分最高,创下历年来的最好成绩。这是龙岗区继2021年底成功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持续提升文化服务效能所取得的又一项优异成绩。
今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从公共文化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队伍、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公共文化改革创新五个方面28个指标,对全省122个县(区)进行全面测评,龙岗区在考核中以93.57分位居全省首列。
龙岗公共文化服务缘何满意度领跑全省?龙岗是如何取得这样亮眼的成绩的?背后有何“独门秘籍”?
近年来,龙岗区加速文体设施“硬件更新”和文化服务“软件升级”:“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文化设施体系建设成型,近三年新增和在建文化设施面积约48万平方米 ;同时,龙岗区以年均超百余场次的高端精品活动及年均2000余场次的惠民文化活动,打造出“不断档”的文化菜单;携手社会力量推动一批新型文化空间蝶变新生,成为年轻力十足的目的地;持续塑造“趣龙岗·有意思”的城区新形象,在文化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行。
家门口的场景新表达
新文化地标密集建设,新增和在建文化设施面积超48万平方米
龙岗公共文化设施,正在提档升级进入新阶段。新的文体设施正在龙岗各个角落发力、加速“上新”,热切回应着市民群众的期待。形体交错垂直叠加的布吉文体中心全新启用,迎来上百名亚洲青年艺术家齐聚首届“100+ 亚洲艺术季”碰撞文化创意,展现亚洲文化群像。
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深圳音乐学院)预计2025年全面正式投入使用。市级重大文化设施——龙岗国际艺术中心加速建设,其设于每座建筑的顶层的艺术空间,有望成为深圳文化新地标。
除了高端大气的文体场馆,一批小众有格调的新型文化空间加速走进市民群众的生活:承载着岭南文脉与文化精髓的岭南书院·深圳鹤湖书院,龙岗河干流碧道示范段旁的滨水书吧祥云驿,古树林立、珍藏古籍经典的吉华古树里文创空间......这些客家故居、独立书店、特色阅读等独具特色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正在刷新着龙岗的文化活力指数,为城区描绘出日益丰盈的城区人文“封面”。
文体设施是龙岗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硬件”阵地,也是展现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由于辖区面积东西狭长,过去龙岗区级、街道级文体设施分布呈现“东部强西部弱”“中心强外围弱”的特点。近年来,龙岗区持续织密文化设施网络,补强街道级设施资源,一批重大文体设施项目进入集中建设阶段,推动一批多功能多业态叠加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走入人们视野。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龙岗还将建成坂田、横岗、宝龙等5个街道文体中心。2021至2024年,新增和在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约48万平方米。2024年,全区11个街道文化站再次全员通过广东省“特级文化站”评估定级,111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前完成提质增效工作,“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已成形。
链接国际化国字号资源
每年百余场高端精品活动带来不断档的文化菜单
国际爆火的IP,正在扎堆来龙岗。
法国知名IP品牌Smiley首次与龙岗区共同落地笑脸艺术创意活动,吸引市民排队打卡人气高。瑞士艺术家带来梦幻的极光光影秀,大型户外艺术装置展BOREALIS在龙岗完成中国内地首秀;从意大利到龙岗,被誉为“插画界奥斯卡”的博洛尼亚插画展带来全球92个国家和地区的410幅插画佳作,展现斑斓缤纷的童心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侠之大者”港乐金曲展演周展出《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金庸作品珍贵原件,带观众走进金庸笔下武侠世界。
近年来,龙岗区以高端引领、普惠均衡、彰显特色为导向,推动文化活动精品化发展,为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持续“送福利”。周末解压,来深圳·龙岗喜剧生活季,看一场开心麻花华南总部出品的原创音乐剧《女侠请留步》;乐团和鸣,德国钢琴大师杰哈德·欧匹兹奏响舒伯特、李斯特的经典作品,演绎黑白琴键的无限魅力;走进剧场,刘敏涛主演的《俗世奇人》,经典之作《茶花女》《大宅门》成为场场爆满的“口碑之王”......
这些精彩纷呈的艺术体验,现在已是龙岗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的视听享受。让“精品意识”贯穿始终,是龙岗区打造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遵循的思路。近年来,龙岗区持续推动本土文化活动项目多元化、品牌化发展,链接中央歌剧院、中国舞蹈家协会等“国字号”演艺资源,连续十年举办龙岗管乐艺术周、国乐艺术周,每年举办龙岗歌剧周、深圳·龙岗喜剧生活季、粤港澳大湾区舞蹈周等高端艺文活动超150场次;引办广东省重点群众文化活动2024年“南粤情·文旅行”广东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落地龙岗。
2021年以来,龙岗区开展“龙岗艺纷享”活动50大项超1万场 ,实施“你点我送”文化公益培训超3.8万课时,阅读推广活动超6000场。
公共文化新空间批量呈现
服务精准供给,携手社会力量延伸服务生态圈
在龙岗,公共文化空间早已跳出固有的形态,生长成独具个性的模样。近年来,龙岗区积极实践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以盘活城市更新过程中释放的文化类政府公配物业为切入,鼓励优秀社会资源合作共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合力参与和建设运营之下,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变身新晋人气“打卡地”。
在龙城CC创意街区,老厂房成了年轻人爱去的“新网红”之地。在这个没有天花板的开放式街区里,政企联手探索城市微更新,通过改造旧厂房拿下了美国缪斯设计奖金奖,一跃跻身新晋的文博会分会场,龙岗创意中心(CIC)入选广东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在“深圳特色文化街区”大芬油画村,龙岗区引入华润开展整村统筹运营,引入“乔治·莫兰迪展”华南首展等世界级艺术资源,年轻一代艺术家的自由创意在这里得到落地生长,加速蝶变“微度假目的地”和国际艺术街区。
龙岗图书馆天安云谷科技艺术分馆获评深圳市“十佳共享艺文空间”称号;甘坑古镇入选全省“粤式新潮流”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大田世居上榜全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更多的全新的文化空间正在变身居民“乐聚”之地。与此同时,龙岗区正以自身实践转化输出“龙岗经验”,《深圳市龙岗区创新“建管用”制度突破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运营困境》,入选文旅部2023年度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之路,需要的是凝聚智慧、汇聚合力。只有把文化“种子”种在基层,才能真正激发城市文化矩阵的活力和潜力。近年来,龙岗区建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督导工作机制,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对全区122个基层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全覆盖的监督走访,将市民的满意度作为工作标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民心工程。龙岗区紧紧牵住“文化惠民”这条线,让文化植根基层、服务基层,让更多市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头顶文化“星辰大海”,脚踩近400平方公里的土地,龙岗在一场场活动、一次次参与中,寻找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实践的规律,在《“有意思·趣龙岗”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牵引下,一个升级版的“趣龙岗”未来可期。
编辑 李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恬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55
#45载圳青春#[个人] - [短视频] - [穿越古今!在深圳当“古人”有多爽?] 深圳的多元文化能装下所有热爱!💃🕺 古风控看这里👉甘坑古镇·二十四史书院一键开启“穿越模式”!穿汉服、品茶香、执书卷,在亭台楼阁间秒变文人雅士~谁说现代都市没有诗与远方?从潮流CBD到千年风雅,你的小众爱好,在这座城都能被好好安放😆
报家生活秀——记录身边的温馨日常!家里娃的萌趣瞬间、爸妈的生活智慧、毛孩子的搞笑名场面,随手一拍都是暖心好素材,个人赛等你来秀~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报家生活秀#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