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软实力”支撑“硬发展”? | 问道宝安改革④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李吉莹/文
2024-08-22 10:39
收录于专题:问道宝安改革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编者按

改革是宝安发展之根。历史上,宝安催生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第一个股份制企业,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等耀眼的改革成果。

近年来,针对发展中的新矛盾新挑战,宝安的改革不断向更深层次挺进,迈入深水区。宝安在产业空间供应、营商环境改革等方面勇闯体制机制关,以改革打开工作新局面,为宝安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努力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

【问道宝安】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投资贸易的去留,资源要素的聚散。这个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其实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宝安是市场主体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拥有商事主体95.7万户。在新形势下,宝安如何提升自我要求、更好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稳定公正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投资经营的成本和风险,使企业敢投、敢干,在宝安投资放心、经营安心、办事顺心、生活舒心?


如何实现政企之间直达直联?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认为,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政府应通过设立顺畅的企业反馈通道,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积极响应企业反馈来提高政策针对性与有效性。显然,要做好企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关键在于面对面联系和高效解决。

党员干部当先锋。宝安让党员干部主动地服务,成为政策“宣传员”、助企“服务员”。2023年2月,宝安区发布了《关于实施“三个一”企业服务体系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全区各级干部开展主动式、清单化、实用型企业服务,做到调查研究到基层、解决问题在一线、服务企业进家门。自此,宝安拉开了“三个一”企业服务模式改革的序幕,构建起“一网络、一平台、一机制”企业服务体系。

其中,构建一张网络推动干部下沉一线,实现政企之间直达直联,创建扁平化、跟到底、不转包、直联直达模式,宝安安排全区局、处级600多名干部全覆盖挂点服务辖区近1.2万家“四上”和国高企业,以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零距离服务企业。如在宝安区福海街道,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有扩大生产的需要,挂点干部了解其诉求后,通过区属国企在宝安区石岩街道开发的新能源集聚区为其量身定做厂房,解决了公司扩大再生产的忧虑。

有了干部服务上门,还需要一个公开透明的诉求“窗口”,让诉求解决流程有迹可循。宝安通过搭建平台推动资源精准对接,实现诉求解决质效双升。宝安全口径为企业诉求建档,确保“一企一档、一个不漏”,将所有企业诉求录上平台、办理进程实时可视、办理结果实时回复、服务效果实时评估;常态类诉求一般3个工作日办结,加急类诉求最快12小时办结。宝安将产业空间、用工需求、融资服务等诉求分类分项记录,将企业诉求收集、干部服务动态、问题进展解决表格化管理。最终,服务好不好,企业说了算,企业可对诉求处理结果进行满意度评价。

在此基础上,宝安建立了一套机制,让企业服务可持续、实现长效闭环。宝安创新实行现场即办、平台督办“双协调”诉求解决机制,确保诉求一件不落、及时反馈、限时办结。此外,创建“双考核”评价机制,将企业服务效能与挂点干部本人以及其个人年度考核和晋级晋职挂钩,与所在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挂钩,让挂点干部时刻把企业服务放在心上。

“三个一”服务体系实行一年多来,为宝安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在此体系下,宝安摸查推动近500家企业增资扩产;帮助2127家企业找订单,撮合订单额约40亿元;通过对接会帮助52家企业达成租赁意向49.7万平方米;促成融资业务3834笔,融资金额约474.3亿元,取得了扎实成效。

如何让办事像网购快递一样方便?

王鹏认为,在营商环境改革中,依托互联网,采用全新全面可持续的协作方式,实现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交易和办事效率,从根本上减轻了营商环境优化的制度摩擦,克服了信息不对称。

这也成为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优化营商改革的关键。例如在宝安,过去很多企业家都遇到过这些情况,政府惠企政策不知道、看不懂;想投资办厂,合适的园区找不着、租不到;不知如何申请政府补贴等等,宝安的改革过程中,把企业办事目标设定为像“网购”一样快捷,惠企政策像“快递”一样精准直达。

其中的转折,便是宝安打造了亲清政企这样的直达平台。平台于2021年10月正式上线。上线不久后,一个随文发布的宝安亲清政企服务直达平台二维码也出现在了当年的宝安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宝安送给辖区企业的一份厚礼。

那么亲清政企服务直达平台,是如何方便企业的?

惠企政策直达,政策资源精准匹配。亲清政企平台打造政策数字化管理系统,对惠企政策项目进行数字化处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企业画像和政策画像进行智能关联匹配,实现政策资源精准匹配,一键直达。该平台对政策进行全面归集和梳理,企业在此可以快速进行政策搜索,定位目标政策。

全流程高效申报审批,“秒批”让企业更舒心。宝安提高惠企政策落地效率和实效,利用大数据和AI算法技术,通过流程再造和服务优化,实现全流程高效申报审批。通过接入宝安大数据库,企业申报政策时可智能抓取,有效精简企业所需提交的资质证明材料;充分运用智能核查技术,优化惠企政策核定流程,政策申请审核方式由“层层申报、层层审核”升级为“一键申报、实时审核”,实现审批服务的“秒批”。

诉求全程网办,政企联络更畅通。亲清政企平台设立线上诉求直达功能,通过实施诉求事项分级分类、企业服务流程标准化、企服专员队伍建设,构建政企畅联直通桥梁。在实际工作中,各类企业诉求纷繁复杂。为帮助企业直接找到相应责任部门,平台将产业用地申请、员工招聘、人才子女入学等企业常见诉求归集归类,精准划分为金融服务、人才 服务、市场推广、行政服务、公共服务、法律服务、党群服务等10大服务类别137个服务事项,确保每一个诉求都能归类并找到相应的责任部门,避免诉求推诿现象。

打造资源撮合,直击企业发展需求。聚焦企业发展最为迫切需求的产业空间、金融支持问题,平台创新开设“空间撮合、融资撮合”功能板块,通过对产业空间和金融信息数字化,为企业提供“ 一站式”便捷服务。

自亲清政企服务直达平台运行以来,访问量达232万人次,累计启动政策项目申报384项,其中秒批102项,向企业精准推送政策短信9万余条,收到政策申请32512笔。

位于宝安辖区内企业深圳市爱特姆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电子产品的技术开发为主业的高科技电子生产企业。该公司总经理李建胜曾表示,“大到企业融资需求、空间拓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企业职工住房、子女上学,小到货物转运、证件办理等诉求都可以在亲清政企服务直达平台一键提交。我们在平台上提了一些诉求,包括厂房用地、其他一些员工的问题,相关部门接到诉求后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

如何做“减法”让群众少跑腿?

世界银行2020年的一份营商环境报告指出,我国在水、电、网等公共基础设施获取上具有较强优势,但在政府监管环境方面,我国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需要跨部门推进、跨领域协调的改革事项实施难度大、推进速度慢。

政府监管环境,主要是政府在企业开办、行政审批、市场监管、产权保护、纠纷解决等领域提供监管服务的水平和服务效率,这也是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

结合本地民营经济活跃、社会主体多元化等特点,宝安做好“减法”也积极推进相关改革。比如,近年来,宝安持续建设“1+6+126”三级政务服务中心体系,将全区所有行政审批服务纳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以“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一个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为企业、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市民少跑腿少排队等候,实现“个人办事不出街、企业办事不出区”。

今年5月,首家在宝安区办理市外迁入业务并落户成功的企业—木头链(广东)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获得营业执照,意味着在宝安办理企业迁入可实现一窗办理。这将减少企业申请和往返次数,缩短企业办理业务所需时间。

这得益于宝安推行的“高效办成一件事”“免证办”“即来即办”举措。其通过重构跨部门办理流程,将需要跨部门、跨层级办理的事项,以办理“一件事”为主题对关联事项进行梳理集成办理,重构跨部门办理流程,优化前后置环节,实现申请表单多表合一、一个入口申报、一套材料审批,打造定制化、套餐式、模块化的高效办理一件事场景。同时,进一步压缩审批承诺办理时间、规范材料清单等,全面梳理“即办件”事项清单,推动更多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即办”。

不仅缩短企业办事时间,宝安还打破事项办理的属地空间限制,创新“全市域通办”“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改革。围绕就业、社保、医疗、养老、市场主体登记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异地办事需求,宝安与湖北黄冈、广西大化、山东菏泽等省外地区开展“跨省通办”,与广州天河、珠海金湾、惠州仲恺等省内地区开展“省内通办”。今年5月,在深中通道即将开通之际,首批深圳市社保、医保一体机顺利入驻中山翠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南朗)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中山翠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马鞍岛),市民可通过一体机办理参保基本信息查询、缴费清单打印、少儿医保参保登记等115项医保、社保自助业务,提高两地市民办事的便利度和满意度。

宝安还在办事流程上做“减法”,创新“不见面审批”“智慧秒批无感申办”服务模式,让企业少跑腿。申请人可以通过网上办理或自助终端办理,无需提交纸质申请材料,电子结果和证照结果可自行打印或邮寄送达。对需现场实地踏勘或核验的事项,申请人网上申请后,在实地踏勘或核验过程中提交纸质材料,无需另行到现场办理,实现申请人和审批窗口工作人员不需要见面就能审批办结。

“放管服”改革是否到位,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它能否为群众生活及办事增便利。在宝安建立三级政务服务中心体系以来,其集中受理1190项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业务量居全市前列,年均办理各类业务50万余件,87%的政务服务事项可以在任一服务中心和窗口进行收件,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域、跨层级收件和邮寄办理,企业办事不出区、群众办事不出街。

此外,宝安区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可网办事项970项,网上可办率达 97.78%;483个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可网办,网上可办率达100%;承诺办理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23.47%;推出“一件事一次办”主题154个;“免证办”业务量累计46.39万件,电子证照用证总量226.3万次。363个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即来即办,即办率达75.16%。累计与省内外30个地区实现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并推出4135个异地通办事项。推出“不见面审批”639项。实现“秒批”294项、“无感申办”328项。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匡彧 二审 李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李吉莹/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