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深圳民办戏曲展演收官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4-12-07 20:1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让市民过足戏瘾

历经半个月的时间,5部深圳民办院团戏曲精品接连上演,让市民过足戏瘾。2024深圳民办戏曲展演活动12月6日在深圳戏院落下帷幕。

民营剧团呈现精品好戏,传播传统文化

今年的展演通过公开征集发布,共收到了深圳本土17家民办戏曲单位共21个剧目(或折子戏专场)的报送,经评定,最终5家本土戏曲机构共5个剧目(或折子戏专场)入围,含京剧、黄梅戏、豫剧、秦腔四个剧种,并有一台少儿戏曲折子戏专场入选。

11月23日, 27朵戏曲“小梅花”首登深圳民办戏曲展演舞台,带来了少儿戏曲荟萃《折子戏专场》,曾荣获中国戏剧“小梅花”、省级少儿戏剧“小梅花”的“小戏骨”们演绎了京剧《桃花村》《白蛇传》、评剧《花为媒》、豫剧《花打朝》等经典戏曲剧目片段。少儿戏曲的登台,在深圳民办戏曲舞台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国家大力振兴传统文化,而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青春的接力者。参加演出的孩子们有腔有调,气势上完全不输戏曲名家,赢得了观众掌声。

“八百里秦川秦声飞扬,三千万老陕同唱秦腔。”11月24日,由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梅花园秦腔团为戏迷们带来秦腔《折子戏专场》,上演了《华亭相会》《红鬃烈马—武家坡》《金沙滩》《忠报国—二进宫》四大名段,团队特邀秦腔表演艺术家,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刘随社开展指导并参与演出,生动展现出“中国西北歌剧”秦腔的声、台、形、表的精彩绝伦。一唱、一和、一道白,征服了观众。

数载芳华流传,声声黄梅飘香。11月30日,深圳市辰龙黄梅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黄梅戏《折子戏专场》登上舞台,国家一级演员熊辰龙、白红领衔主演,特邀嘉宾国家一级演员、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余淑华也共同参与本场演出。《鹊桥》《女驸马—状元府》《夫妻观灯》等经典折子戏一一上演,唱腔婉转悠扬,演员们举手投足间尽显韵味,将黄梅戏的魅力演绎的淋漓尽致。

12月3日晚,由深圳市振鹏京剧院上演的京剧《大·探·二》是京剧中非常著名的传统唱功戏,是一出铜锤、青衣、须生行展示精彩唱腔、繁重唱功的经典剧目。北京京剧院一团优秀青衣演员王茜、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裘新、毛石明受邀同台献演。

12月6日,豫剧大戏《贞观家事》亮相深圳戏院舞台,由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豫剧团精彩呈现。本场演出的指导老师河南豫剧院青年团主要演员王顺,在剧目开演前,为大家献唱了豫东戏《人逢喜事精神爽》和豫西戏《老鼠药》,让观众见识了一东一西两种风格的豫剧演唱。

《贞观家事》演出人物丰满,节奏紧凑,故事完整,配合豫剧唱腔高亢激昂,风格朴实刚劲的特色,让观众陶醉。该剧是豫剧久演不衰、广为流传的经典剧目,以唐代贞观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及其社会背景为基础,生动地演绎了当时中国传统家庭的价值观。作为2024年度展演收官演出,以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引导人们传承家庭美德,维护家庭和谐。

以戏曲展现非遗魅力

深圳民办戏曲展演,作为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优秀传统戏曲艺术传承与推广项目”重要内容之一,自2019年起,由深圳戏院连续承办了六年,共呈现了41台民办团队戏曲演出。活跃于深圳的不少民营戏曲单位,都积极参到这一社会公益活动中,弘扬戏曲艺术、保护非遗剧种,为地方剧种守护民间传承与传播的土壤。

本年度民营剧团集中亮相,切磋交流,不但呈现出当下民营院团发展的现状和势态,还展现出戏曲艺术与社会共繁荣、与时代共发展的气象。不仅体现了深圳在文化传承上的不懈追求,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展现,也是民间文艺活动“百花齐放”的见证,彰显深圳在扶持民营剧团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温静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兴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