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平行论坛之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及协同运营会议”在光明生命科学园圆满举行。
本次会议由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光明区人民政府、深业集团有限公司指导,深圳市光明科学城发展建设有限公司主办。
此次论坛采用闭门会议与开放论坛并重的办会模式,打造了一场各地科学城代表云集的高规格论坛。论坛围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国际合作、开放共享、产业融合、品牌建设等方面设置6场主旨演讲,吸引了各地科学城代表、深业集团、光明区政府相关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高校,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共计500余位观众参加。
重磅嘉宾思想碰撞 科学之光闪耀光明
开放论坛邀请到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分享了精密测量、集成电路、先进超导磁体等科研领域的前沿进展和科研成果,为加快推进深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斯洛文尼亚工程院通讯院士陆亚林作《精密测量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主题报告。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庄巍作《集成电路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主题报告。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咨询发展中心副主任、高技术业务部科技创新处处长吕琨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探讨》主题报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场超导磁体技术团队负责人徐庆金作《大科学装置与技术创新》主题报告。上海工研院总经理、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董业民作《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超越摩尔”重大功能型平台和产业生态》主题报告。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副总编辑徐国强作《大科学装置与公众理解科学》主题报告。
此外,会议还进一步召开了闭门会议,国内多个科学城的政府主管部门及科学城建设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等60余位代表参会。在北京、上海、合肥、西安和深圳的科学城代表进行了经验分享后,参会代表围绕“科学城人才评价体系建设”“构建产城融合的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及“国内科学城协同共建交流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取得了加强协同联动的共识。未来,参会各科学城将在体制机制创新的研讨,创新资源的共享、高端人才的流动方面协同共进,以务实的态度破解难题、推动我国科学城事业的发展。
“投建运转”机制创新,“深圳路径”走深走实
为加快推进设施集群高水平建设和可持续运营,深圳市政府深入探索“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科技创新发展“深圳路径”,组建深圳市光明科学城发展建设有限公司,作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投融资、建设、运营和成果转化“投建运转”一体化综合统筹主体,实施设施“政府所有,开放共享”。光明区政府发挥属地保障作用,倾力打造“住有宜居”、“学有优教”、“医有所保”的幸福之城,加快完善原始创新策源机制、科研经济发展机制、创新人才集聚机制,为体制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深圳市光明科学城发展建设有限公司积极链接产学研金优质资源,培育设施建设运营专业能力,持续提升服务科学水平,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走出一条“政府主导、平台统筹、市场化运作”的创新之路。
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承袭去年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扩大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的社会影响力,通过深入探讨强化政企研协同、机制优化,实现产城融合的高效协作,构建数据开放共享与成果转化机制路径,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协同态势,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引领创新资源高效配置,为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格局中再攀高峰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