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礼遇和帮扶道德模范标注城市文明高度

读特评论员 赵强
2017-11-24 08:15
摘要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多年来,涌现出了丛飞、孙影、李亚威、陈如豪吴清琴夫妇、陆建新等一大批积极践行文明的道德模范,截至2017年10月,我市已涌现各级道德模范215人。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精神,深圳近日推出了《深圳市道德模范礼遇和帮扶制度》实施细则。推出该制度及细则也是落实中央文明办、广东省文明办关于关爱道德模范工作部署,落实《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的一项重大举措。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道德模范就是我们这个新时代的君子,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用君子之行引领我们当下的文明风尚,是社会风气积极向上的践行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进一步明确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操作细则,能够让道德模范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尊重,进而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前亲切会见了与会代表,在与代表们合影时,他邀请黄旭华、黄大发两位年事已高的道德模范代表到自己身边就坐,这暖人的一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总书记用自然而然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也以身作则地为全社会作出了尊敬、关爱道德模范的最佳示范。道德模范们的先进事迹感召着整个社会,总书记的言行则不但感动了与会代表,更蕴含着春风化雨般的精神力量。雨落鹏城,《深圳市道德模范礼遇和帮扶制度》实施细则等诸多政策、措施破土而出,是呼应总书记的精神感召,是赓续传统美德,也是顺应新时代民心向善的城市文明需求。

“好人好报、德者有得”,深圳实施的多项“礼遇措施”和“帮扶措施”,标注并将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高度。将传统的、朴素的道德诉求,化为以现代化制度保障的价值导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制度化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化、制度化的成果。有了制度的保障与促进,道德模范的道德感染力、行为影响力将更加彰显;有了制度的砥砺、生发,深圳的市民素质一定会更上层楼,鹏城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也必将更加突出。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多年来,涌现出了丛飞、孙影、李亚威、陈如豪吴清琴夫妇、陆建新等一大批积极践行文明的道德模范,截至2017年10月,我市已涌现各级道德模范215人。他们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宝藏,正是他们接力传递的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使得我们这座文明城市更加名副其实。他们有充分的理由与资格获得崇高的礼遇,我们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履行真情帮扶的义务。与此同时,还要将从他们身上领会、学习到的精神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学习道德模范,助推新时代深圳各项事业的发展。

见习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评论员 赵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