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十大未来展望!新媒体蓝皮书发布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2024-12-05 21:09
摘要

12月5日,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社科文献出版社、现代快报社联合发布了《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4)》。该蓝皮书指出,2023年,中国新媒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生成式人工智能、跨界融合、数字化营销等新技术与新模式为新媒体行业带来创新发展的动力,推动新媒体向新的方向发展,并指出了新媒体十大未来展望。

该蓝皮书指出,深度媒介化与数字技术更迭为媒体转型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新媒体发展进入关键期。当前,中国网络新媒体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中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正由格局建设进阶至生态化建设,各级融媒体中心协同并进。数字中国战略赋能乡村治理体系发展,主流媒体平台化趋势明显,并进而形成媒体联盟。媒体标准化工作持续进行,多家试点单位共同推动创新探索。在此基础上,人机协同不断引发媒体生产方式变革,数字技术引发社群空间重组,并打造城市IP,提升文旅消费,网络实名制和智库建设成为关注焦点。同时,短剧行业迈入成熟期,政务新媒体积极转换语态,内容出海呈现平台化、数字化和品牌化特征。

该蓝皮书认为,2023年以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技术双刃剑下,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仍存在体制机制桎梏,一些媒体过度娱乐化等问题也亟待解决;需充分调动媒体内生动力,促进媒体进一步升级转型。

同时,该蓝皮书指出新媒体十大未来展望:一是媒体平台化成为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文旅行业和情感消费成数字经济增长主要方面;三是短视频内容更加垂直细分;四是媒介化进程不断加深;五是社交平台持续赋权内容出海;六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更完善;七是媒体融合激发产业活力拓展合作方向;八是网络空间治理工作继续加强;九是人工智能持续发挥深度协作优势;十是媒体过度娱乐化问题亟待解决。

其中,对媒体平台化,该蓝皮书指出,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平台化转型是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必经之路。目前,媒体融合相关政策都在强调“建设自主可控平台”,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积极打造自主传播平台,形成创新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媒体内容生产体系,提升主流价值观点的引导力和影响力。需注意的是,平台化转型并非是将线下的内容直接转至线上,或只简单搭建一个线上端口实现移动化传播。主流媒体肩负着权威消息发布、主流舆论宣传、社会服务与治理等重要职责,因此未来主流媒体平台化转型,应以矩阵化建设为目标,重塑内容传播格局,改变“各立门户”的现状,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对社交平台持续赋权内容出海,该蓝皮书认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让中国内容走出去,始终是我国国际传播的一大主题。近年来,以TikTok、YouTube等为代表的社交平台成为我国内容出海的主要渠道,社交游戏平台原神等新型网络空间也为文化传播提供崭新机会,打破了时空限制,掀起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浪潮。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的模式化出海路径,社交平台赋权下的内容产品兼具技术能力和商业生态,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全球传播能力,搭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全球传播秩序。同时,近年来,许多热门国际传播案例都源自民间,这也充分说明国际世界对基层文化的接受和喜爱。因此,主流媒体应主动收编优质民间文化产品,形成优势互补的国际传播新业态。

对人工智能持续发挥深度协作优势,该蓝皮书称,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现阶段媒体内容生产的多个环节,生成式人工智能经过长期的发展与训练,为未来媒体转型扩展了新的想象空间。大语言模型能够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当中发挥更大的功能效用,在提升从业者生产力、加快内容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应警惕随之而来的深度伪造、内容版权等问题,把握好技术双刃剑,才能真正使人工智能技术对主流媒体持续赋能,实现效率优化。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