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国嘉宾视角看改革开放的“中国范式”|大湾区为世界提供了城市化的“美好愿景”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严俊伟
2024-12-04 23:3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尽管取得如此多的成就,中国仍然在谈论改革开放。”

“尽管取得如此多的成就,中国仍然在谈论改革开放。它不会结束,这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过去40年里,巴基斯坦前总理沙希德·阿巴西一直访问中国,首次更是在1978年。他表示,自己亲眼目睹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的显著发展。谈及粤港澳大湾区,沙希德·阿巴西说,这是一个很好、很伟大的概念,“它在世界贸易、在进出口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当前世界“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表示,它是当今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未来中国、未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可以在这里见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空中交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吴东告诉记者,粤港澳大湾区长期具有的贸易优势,为时下低空经济的可期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正在加速,越来越多香港人来到内地工作、生活、养老。”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及行政总裁、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感受到。生活中,一种新的协同发展也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发生着,即志愿服务。广东联合港澳共同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联盟”,建设大湾区志愿服务孵化基地,创新粤港澳志愿服务合作机制。

2025年,粤港澳三地即将首次联合举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三地志愿者将集结,以专业服务展现人文湾区“志愿服务策源地”的风采。在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崔建军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协同发展将对湾区治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志愿服务也是世界沟通交流的共同语言,可以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粤港澳大湾区故事和改革开放故事。

这与马来西亚国会议员、前对华特使陈国伟“粤港澳大湾区为全球提供了新型区域经济合作和城市群良性发展的新典范”的看法不谋而合,这尤其对亚太地区、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全球南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大湾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大湾区通过经济模式的创新,促进区域内的资源共享、文化交流和技术合作,推动不同文化和制度间的互信和共赢。

“大湾区创造了区域内多经济体协作的成功案例,这种模式超越了传统区域性的经济合作框架,为全球多元制度间经济合作提供参考。大湾区也为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提供示范。”陈国伟表示,通过跨境合作,大湾区实现广深港澳等地科技资源的整合,引领了人工智能科学、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发展。巴西247新闻网记者帕拉迪诺也经由物理层面的“桥梁”等建设中看见,“融合”是大湾区贯穿始终的关键词。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地区间的融合至关重要,因为大湾区各个城市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它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市场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举例,广州和深圳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中国整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香港和澳门在未来几十年里,也将更深入地融入中国国家发展大局之中。

“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号,能够在中国的‘城市化’中看到,这为世界提供了新的愿景和范式。大湾区就有着美好的愿景和范式,这是非常激动人心的。”澳大利亚前外长鲍勃·卡尔特别喜欢深圳,相当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世界顶尖的博物馆建筑群让他印象深刻。大规模城市化颇具挑战,而中国人口众多,城市依然能够良性运行。对此,他希望,中国应该更多地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成功案例,比如把中国城市化作为一个案例,“呼朋唤友”地欢迎大家来投资兴业、共享繁荣。

(大会方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严俊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