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突然抽搐昏倒竟是患上罕见淋巴瘤!这家医院 “内外”治疗助其痊愈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刘芳洁 卢博 文/图
2024-12-04 11:3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日前,陈女士突然左半边身体剧烈抽搐,然后失去意识,家人发现后迅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随后,患者被紧急送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心,经头颅CT检查发现,大脑里有一块3*3cm大小的肿块。经多学科会诊,发现陈女士患有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陈女士被送院后,神经外科团队迅速为她切除了肿块,同时控制她的抽搐症状、降低颅内水肿。直至陈女士情况稳定后,血液内科与神经外科团队进行会诊,结合病理结果,发现其大脑肿块的成因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发生在脑、脊髓、颅神经、软脑膜和/或眼睛的淋巴瘤,年发病率约为(0.4~0.5)/10万。

病程多在半年内,症状因神经系统受累区域而不同,包括头痛、神经功能缺损、神经精神和行为变化、颅内压升高、癫痫发作等。眼受累时,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飞蚊症等。

“单纯依靠手术切除不能使患者有更多获益,加上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进展快,因此传统单纯手术或者单纯放疗的治疗方案难以达到治愈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靶向药物联合免疫化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达到治愈目的。”血液内科主任许晓军如是告诉记者。

随后,外科团队将接力棒递到了内科团队手中。陈女士接受了“靶向药物联合免疫化疗及腰穿鞘内注射”治疗。整个过程不像她想象的那么艰难:

一般来说,接受化疗的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血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而在医生的妥善处理下,陈女士不良反应非常轻微。

除了常规化疗外,腰椎穿刺也是陈女士面临的一个心理难关。这种治疗需要通过鞘注打化疗药物,而她实际感受与分娩时打无痛差不多,做完后只是偶尔出现手麻、脚麻、头晕。

“化疗期间,我比较担心的还是整个过程的效果,担心会细胞降低、担心会感染、担心会治疗效果不好……我的主管医生耐心跟我沟通、安慰我,让我逐渐消除了恐惧,慢慢建立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经过两个疗程后,原本情况平稳的陈女士在睡梦中再次出现抽搐症状。血液内科、神经内科医生讨论后调整了治疗方案,她的抽搐症状很快得到了控制。医生团队分析后发现,单纯靶向药物联合免疫化疗,基本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想要治愈,还需要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据了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预先采集患者的自身造血干细胞,对采集的干细胞进行体外保存;在患者经历预处理(大剂量化疗)后再将冻存的干细胞复苏,输注回患者体内,通过移植物中的多能干细胞在体内定居、增殖、分化,使患者机体恢复造血功能、形成免疫力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化疗疗程结束后,陈女士进入层流病房,经过一系列预处理,进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阶段,并成功接受移植。如今,陈女士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生活,不再需要服用药物。

陈女士写的感谢信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刘芳洁 卢博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