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医工交叉科技创新研讨会暨应用场景与投融资对接会顺利举行。为更好地推动深圳医疗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等四家单位共同发起深圳医工“专精特新”科创服务生态共创计划,邀请临床、科研、产业、资本、服务等各类机构共同参与,携手共建世界一流的医工科创服务新生态。
此次大会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创新局、市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办公室指导,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天使”)主办,深圳市福田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支持,深圳市深湾医疗器械转化研究院、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中心、中关村智友研究院、中信银行深圳城市广场旗舰支行、深圳市北方科创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围绕医工交叉科技创新进行主题分享
为挖掘培育高科技、强创新能力医工交叉项目,加速成果转化与临床应用,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大会邀请了国内医工交叉领域知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及医疗机构、行业组织代表约200人参与。
深天使副总经理徐向东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天使母基金管理机构,深天使自成立以来围绕“子基金投资、直投、生态运营”三大业务,坚持“投资金”与“投服务”相结合,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围绕医工交叉领域,为优秀企业打造不断产生、持续成长、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服务。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主任助理金杰表示,医工交叉作为医学与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正引领着医疗健康产业的深刻变革,希望通过活动与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合作机构进行充分交流,共同探讨医学科研成果转化的发展契机。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特聘专家、科教部负责人樊建军进行了《医学学科交叉实践与思考》的主题演讲,阐述了学科交叉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也是支撑北大医学学科交叉的基础和条件,并对医科与理工等学科交叉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专业见解。
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发表《AI赋能医工交叉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主题演讲,提出了医工交叉十大科技创新热点方向,并就生物医学大模型、脑机接口技术、AI辅助制药、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的融合等四个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生物智能制造和活体打印研发中心主任徐弢以《医工融合助力3D打印类器官创新及产业化实践》为主题,对研究院目前的创新研究方向、研究实践及临床成果进行分享,并对研究院未来的技术转化及产业化实践的趋势展开讨论。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云辉进行了主题为《走向机器人手术自动化》的演讲,指出机器人手术自动化是目前医工交叉领域的热点方向,也有着诸多难以突破的技术难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张新涛进行了主题为《医工交叉融合促进运动医学发展》的演讲,分享了人机交互的智能化、规范化运动处方系统等新的科研方向,表明了医工交叉融合对运动医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在医工领域率先构建科创服务新模式
会上,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深天使和深圳市深湾医疗器械转化研究院共同发起深圳医工“专精特新”科创服务生态共创计划,邀请临床、科研、产业、资本、服务等各类机构共同参与,共建世界一流的医工科创服务新生态。
深圳市深湾医疗器械转化研究院院长张化发布了共创计划。该计划将在医工领域率先构建科创服务新模式,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协同赋能,建成深圳科创生态的灯塔工程,点亮创新者的创业之路,助力高质量发展战略。
大会还邀请了来自投融资、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产业支撑等领域的嘉宾,以《重塑:如何进一步结合产业端需求,疏通“医工+”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为主题举办圆桌论坛。现场嘉宾介绍了各自在医疗或医工领域的产业角色,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与行业认知,结合医工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投融资等问题分享成功经验,并对如何打造深圳医工领域精细化、全链条科创服务生态建言献策。
在当天下午的应用场景与投融资对接会上,北大深圳医院、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等三家医院就其应用场景展开介绍。未来鼠科技、汇富基金合伙人朱宇伦进行了主题为《医工交叉领域高质量专利的布局与转化》的演讲,为企业的知识产权布局提供了实质性的建议。此外,现场的路演环节还邀请了迈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华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参与,高新投、东方富海、国宏嘉信、九合创投等近百家投资机构代表参会,并与企业开展了交流。
(受访者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崔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