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立信,以信致远》
作者:黄梓萱
学校(单位):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深汕实验学校
指导教师:何睿婕
孔子曾说过:“人无信而不立”,需要一生坚守的就是诚信,否则,漫漫人生路上就失去了做一个人最起码的条件。诚信是人与人相处的根本,是国与国友好往来的基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将诚信融入自身,使人格熠熠生辉。
古人有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如果一个人没有信用,世上就没有他的立足之处,可见诚信对一个人的影响和重要性。楚王韩信以奉黄金千两报答曾在他落魄不得志的帮助他的老奶奶;蔺相如完璧归赵,在与秦王对峙时,英勇捍卫着国家的利益和对赵国国君的承诺。由此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也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诚信没有体积,却可以让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也可以让人的心胸宽广,高瞻远瞩。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将它融入自身,修身立德,提升自我人生价值,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将诚信融入社会,使国人其乐安康。
诚,不欺心;诚,不欺人。在庞大的社会市场中,时常有一些不法的贩子,靠短斤缺两来谋取自己的利益,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欺骗了自己原本真诚的心。也因此,这些人的做法最终得不到消费者的肯定,生意也少了,这是失信于人的代价。诚信,是一种承诺,能让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共建和谐社会;是一种品格,能让别人开心愉悦与你相处,提我自我素养;是一种行为,能让你做事有理有据,专心致志。“诚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有了诚信,生活多姿多彩,人民其乐融融,社会和谐有序。
将诚信融入国家,使民族实现复兴。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是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古时秦朝商鞅主持改革立法,但当时社会混乱,无人相信,后来商鞅通过立木取信,人民开始相信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秦国一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充盈中华,诚信之光越普照华夏,诚信早已融入我国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基因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环。没有诚信是民族的悲哀。商时失诚信,加速国家的灭亡;楚怀王失信,不但亡了国,还使一代贤臣饮恨汨罗江。所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新时代的我们,要将个人、社会、国家紧密联系起来,以诚信推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中国梦。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哀。”诚信是做人之本,可以让我们受益一生;诚信是立业之基,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基石;诚信是治国之道,是抚民安邦的长久大计。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重信誉,守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身为新时代青年将以身作则,心怀祖国,弘扬诚实守信的中华传统美德,在人生的旅途中扣好诚信的第一颗扣子。
编辑 李斌 审读 徐恬 二审 李璐 三审 吴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