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40年影像志⑨ | 80年代的深圳爱情故事
深圳特区报全媒体经营中心
2020-09-14 07:32

国庆假期快到了,又是婚嫁迎娶的好日子。如今年轻人婚礼的形式多种多样,那你知道40年前,深圳人最“新潮”的婚礼是怎样的吗?那时候,深圳经济特区才刚刚建立不久,年轻的深圳奋斗者一边建设着一座新城,一边也在创造着追求着体验着“新潮”的生活。结婚也大胆摒弃过往的旧俗,用当时全国都鲜有的“潮流”仪式,走进婚姻殿堂。下面让我们通过历史的镜头,一起来看看深圳更多的新奇故事吧~



数十年来,深圳就是不断追“新”的“弄潮儿”。

这座城市“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年轻人不谋而合。不管是“三天一层楼”的速度,还是最新潮的生活方式,反正,来就对了!

40年过去了,深圳还在创造新的神话故事。未来,仍将继续!


地王商业大厦动工

1994年5月28日,深圳市领导按下启动按钮,一架起重机吊起“地王商业大厦结构工程开工典礼”的牌子,作为当时在建的国内最高钢结构超高层建筑,地王商业大厦正式开工。1992年,深圳市政府向国内外企业公开拍卖深南东路、宝安南路与解放中路交汇的黄金三角地带,被地产界誉为投资的地中之王地块。香港一家公司以1.4亿美元的高价一举中标,创下了当时深圳的地价之王 ,地王商业大厦由此而得名。建成后的地王大厦是当年亚洲第一高楼,在上世纪90年代,一直保持着深圳超高层建筑的最高高度。陈富 摄


普及金融知识

1991年3月17日,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的储蓄存款金额突破3000亿元,为了普及金融知识,宣传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分行员工走上街头,在市中心闹市区开展金融咨询和有奖问答活动,吸引近万人参加互动。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在上世纪90年代以现代化的金融理念和手段服务特区市民,存款规模遥遥领先,在市民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王叙照 摄


集体婚礼现场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先行先试,许多做法在全国首开先河。“集体婚礼”就是其中一个“移风易俗”的新鲜事。1982年,共青团深圳市委和深圳市妇联共同主办的“深圳首届集体婚礼”在深圳市委大楼五楼会议室举办。集体婚礼一共有40对新人参加,在市委举办集体婚礼给新人们增添了一份格外的幸福和甜蜜的记忆。江式高 摄


商店的公用收费电话

1995年,年轻的来深建设者在罗湖区沿河路一家小店门前打电话。在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各种社交软件成为人们日常沟通和社交工具的今天,很难想象30年前的深圳,大部分深圳人的通讯都是靠收费公用电话。当年深圳几乎所有小店都有公用收费电话,深圳人可以方便的随时随地给家里或者朋友打个电话。这种遍地公用电话的场景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的街头一景,也曾经是令内地人羡慕不已的事情。余海波 摄


人才智力市场

1993年,深圳人才智力市场(现深圳人才大市场)。1991年,深圳市人才智力市场成立,1996年更名为深圳市人才大市场。深圳人才大市场是许许多多来深圳年轻人的第一站,也是他们深圳梦开始的地方。经过近30年的发展,深圳人才大市场成为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龙头企业,是深圳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历史最为悠久、贡献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作为深圳特区的人才聚集港和招才引智的标志性“窗口”, 人才大市场各项业务排名稳居深圳人力资源服务业领航者地位,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之一。郑东升 摄

策划 | 潘未末

执行 | 丁庆林

视频 | 陈皓晖

美编 | 张伟

编辑 | 詹婉容 见习编辑 连博

(作者:深圳特区报全媒体经营中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