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40年影像志⑦ | 深圳,是这样长高的!
深圳特区报全媒体经营中心
2020-08-31 08:05


大家都知道,现在深圳的“第一高楼”是高592米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除了最高的这座,还有好些三四百米高的建筑。但你知道吗?40年前,深圳连7层以上的建筑都没有,而1994年的时候,第一高楼也只有165米高。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的镜头,回望这些年深圳不断长高的过程~




起高楼、建工厂,那个时候,深圳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日夜不停的机器轰鸣,仿佛一首建设者的铿锵进行曲。从“三天一层楼”到“时间就是金钱”,深圳的经济发展始终引人注目。


除了高速,另一个深圳关键词就是“创新”。即使一台“卡拉OK”机,也要“标新立异”,首创“打分”功能,引领时代潮流。


40年,深圳长高了,但这股朝气与活力,依然与当年无异。深圳,继续乘风破浪!


新闻大厦楼顶施工

1994年5月19日,新闻文化中心大厦(现新闻大厦)楼顶施工。新闻大厦楼高137.7米,地处福田区深南中路和红岭路交汇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深圳地标之一。当年站在楼顶向东拍摄,深圳所有100米以上高层建筑尽收眼底。超高层建筑,是一个城市时代变迁的标记。经过40年的建设发展,目前深圳有200米以上高层建筑超过200座。从国贸大厦到地王大厦,从京基100到平安金融中心,不断被刷新的“深圳高度”,传递着深圳不同时间段内独具符号意义的城市形象,象征着深圳的蓬勃朝气与活力。陈富 摄


在老街树杈上休息

1987年,罗湖区深圳老街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最热闹,最繁华的街区,新华书店、深圳戏院、博雅艺术画廊、新安酒家、西华宫等文化生活设施都集中在这里,老街也成为深圳市民和来深建设者们节假日休闲游玩的首选地。当年两位打工妹在正午的骄阳下,坐在树杈上休息,怡然自得的神情,好像坐在自家的田间地头,颇有一种“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劲头。江式高 摄


深圳研制“卡拉OK”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卡拉OK”从日本传入港台,又从港台传入深圳,随后开始风靡全国。拥有研发,生产,制造能力的深圳各大电子厂纷纷上马各种“卡拉OK”设备满足市场需求。1990年7月12日,深圳宝电有限公司电子厂研制了一款带有评分系统的“宝电牌”600型超重低音卡拉OK组合音响供应市场,成为当年炙手可热的畅销产品。刘廷芳 摄

“全副武装”防飞尘

1989年深圳的中心区是罗湖区,正在规划建设的福田区到处都是建筑工地,道路也都是泥土路面,平时满天土,雨天一地泥。车辆不是行驶在滚滚灰尘中,就是行驶在一片泥泞里。当年的公交车并没有空调,晴天的时候几乎所有车辆都是开窗行驶,当车辆经过灰尘飞扬的路段时,即使在闷热的车厢里,许多乘客也不得不用毛巾,丝巾遮挡口鼻,“全副武装”来通过尘土飞扬的路段。郑东升 摄


高难度巨型悬挑施工

200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运营中心厦在福田中心区拔地而起,大厦为国内罕见的巨型悬挑超高层建筑,大厦于2011年8月完工。裙楼两个方向的悬挑高度达到36米和22米,设计和施工难度可以媲美央视75米悬挑高度的新大楼。大厦地处深圳CBD中心区,深南大道北侧,和附近的南方博时基金大厦,太平金融大厦,招商银行大楼等众多金融大楼,构成一组壮观的摩天楼群。余海波 摄

策划 | 潘未末执行 | 丁庆林视频 | 陈皓晖美编 | 张伟编辑 | 詹婉容 实习生 王鹤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全媒体经营中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