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博会)在广州开幕,吸引来自境内外1877家企业参展,总展位数达2791个。其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3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54家,“中国制造”实力彰显。各国展团则纷纷带来本土特色产品,行业覆盖食品酒类、消费品、工艺礼品、纺织品、化妆品、时尚服饰等多个领域。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表示,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中小企业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努力克服多重挑战,走出一条专精特新发展路子,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日均新设企业2.7万户,中小企业总数超过5700万户。截至目前,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形成3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近年来,中小企业数量规模快速增长,发展质效稳步提升。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助推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不断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开幕式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介绍即将印发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数据局印发,明确未来三年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思路和重点任务。
在整体要求方面,该文件指出,到2027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达成试点,取得扎实成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应改尽改,形成一批转型标杆;中小企业上云率超过40%,初步构建起供需适配、保障有力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在重点任务方面,其提到分别支持100个左右城市、4万多家中小企业深度改造,纵深推动工业大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赋能也成为重点任务之一,行动方案提出建设一批适用于中小企业的重点行业大模型,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赋能,提升中小企业数字管理和利用能力,加强数据资源开发等。
业内人士认为,数字赋能将助推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在此过程中要加强中小企业的转型引导,推广试点应用,完善配套服务,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门槛,实现大中小企业协同转型。开幕式上,还举办“广东省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签约仪式”,推动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中小企业是世界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就业创造的重要引擎,也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孕育主体,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包容可持续增长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中博会特别设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题展、智能生态光电展、智能穿戴与现代钟表展三个专业展,共有304家企业参展。首日现场人气火爆,不少中小企业带来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展示,纷纷“秀科技”。和往届相比,本届中博会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更加突出高水平开放合作,更加聚焦专精特新发展,更加强化创新引领,更加体现数字化赋能,更加展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等亮点。
此外,为加快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良好生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共同开启“一月一链”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全国行活动。据悉,本届中博会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担任主办方,共有来自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展参会。如今,中博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国、中国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主办方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白珊珊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