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项优化房地产市场政策集中落地,降低了购房门槛和成本,提振了市场信心,助力楼市止跌回稳。据了解,从国庆节开始,中山众多售楼处迎来了客流小阳春,成交活跃信心回升,且呈现持续趋势。
作为“改革开放第一报”的《深圳特区报》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深圳以及大湾区楼市的发展,“湾区地产会客厅”作为其旗下的一个重要栏目,以大湾区楼市观察者的视角,从2014年创办以来已走过十个春秋。
在这十年间,“湾区地产会客厅”先后在深圳、中山、东莞、惠州、江门、南沙等地举办活动,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度的分析,对市场热点事件及话题进行交流,对政策进行解读,探讨市场趋势,挖掘区域价值,并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多款“爆款特辑”,引发和消费者之间强烈的共鸣,在业内成为了响当当的品牌 IP。
近日,“湾区地产会客厅”走进中山,聚焦由深中通道带来的“顶级流量”,由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唐亚明主持,特别邀请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彭荣辉、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四级调研员张晓华走进《深圳特区报》湾区地产会客厅,畅谈深中通道开通带来的这波“泼天的流量”将如何重塑深中置业版图,将对两地人居方式带来哪些影响?同时,如何将这波汹涌的流量有效落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多元化置业动力。
唐亚明 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
深中通道作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地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成通车对深圳和中山两地的融合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深中“同城”无限可能的大门,深中通道通车的头一百天,不仅仅是车流的奔腾,更是一个精彩的开始,深中通道带来的变化每一天都在上演,每一次跨越都预示着无限可能。深圳与中山,正携手步入一个全新的“同城时代”,在未来,还将会产生哪些具体的变化和影响?
“双城”到“同城”,是深圳与中山的“双向奔赴”
彭荣辉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深中通道带来最直观的改变,无疑是将深圳和中山两地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原先深圳与中山约两小时的车程,缩短至30分钟以内。
随着深中通道投入使用及一系列房地产市场优化政策的实施,中山市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积极变化。根据中山中原地产提供的数据,2024年9月23日至10月27日期间,全市住宅成交量达到了2553套,环比增长约88.27%;成交面积约为27.6万平方米,环比上升约84.74%,显示出明显的市场回暖的趋势,而其中深圳人置业的比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深中融合发展不单是中山主动作为,更是深圳自身需求的必然结果,是一场双向的奔赴。与中山“牵手”后,深圳人置业有了更多元化性价比的选择项,而中山的很多优质“宝藏”项目有待深圳置业者“解锁”,中山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将更上一个台阶。从“双城”到“同城”,中山可以充分发挥其成熟的城市配套、底蕴深厚的岭南文化、配套齐全的制造业体系等优势,帮助深圳留住人才、承接深圳的高新产业外溢,和深圳一起,成就“双赢”的局面。
主动作为,积极推进深中融合发展
张晓华 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四级调研员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对深圳和中山两地的融合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为深入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战略,中山积极与深圳在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六个方面共同推动“一体化”建设。
今年5-6月,深圳与中山召开了深中一体化会议和2024年度第一次深中国土空间规划联席会议,共同研究两市一体化发展路径;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中山)规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在产业空间布局、住房保障、交通设施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以深中规划一体化带动两市一体化发展。
为切实紧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机遇,着力推动更高水平的区域协同,提升中山城市发展的地位和竞争力,在对外融合方面,中山正在积极参与省自然资源厅开展的“黄金内湾”概念规划设计与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中山的区位优势,做好与深圳的交通、产业等方面对接,推动共同建设深中产业拓展轴。
唐亚明 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
随着深中通道的通车,中山与深圳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更加紧密。深中通道的开通拓宽了深圳人的居住宽度。在此背景下,中山作为湾区置业的优选之一,具备哪些独特的优势和吸引力,在众多选项中脱颖而出,释放巨大的“磁场 ”,吸引这些购房者做出选择?
“中山的美与好都在细微之处,需要去走进、去体验”
彭荣辉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五桂山的风景、沙溪老街的岭南特色传统建筑、石岐乳鸽、黄圃腊味、西区长洲醉龙、南朗崖口飘色、东区起湾金龙……成熟的城市配套、底蕴深厚的岭南文化和美食之地,中山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以及现代文明完美融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城市风格。
中山之美,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
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快乐。若要真正品味中山的魅力,中山的美与好都在细微之处,需要去走进、需要亲身去体验,去感受。
比如说,从传统的石岐乳鸽到新鲜出炉的黄圃腊味,每一道菜肴背后都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故事。品尝这些地道佳肴,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对中山城市文化的深入了解。
很多置业者选择中山,是因为中山的人文、经济、生活配套等都能符合其预期,是因为喜欢中山的气质,是因为喜欢中山在每个细节中体现出的美好,还有放眼整个大湾区来说都非常具有性价比的房价,生活在这里有一种宁静、从容和满足之美。
提升城市品质,“扮靓”城市界面
张晓华 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四级调研员
为了更好吸引深圳以及湾区居民到访,让他们有更好的体验,中山也在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以及面貌的更新。
首先,在推动城市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方面,中山将进一步完善空间发展格局、促进市域协调发展,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2024年选定小榄、古镇等八个产业集聚典型镇作为中山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开展《中山市小榄、古镇、三乡、南头、横栏、坦洲、黄圃、三角八镇全域建设规划》。
同时,为解决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供应及高质量配套服务设施相对不足的问题,中山结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提出了以环五桂山文化带为抓手,对环五桂山地区进行总体提升的战略目标,目前正在组织开展《环五桂山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将以五桂山森林田园为基底,以环五桂山传统村落为承载的香山古韵乡村振兴农文旅示范带,此举将使中山紧紧抓住深中通道通车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中山融入“黄金内湾”发展。
中山近年来也在开展全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以及城市轨道线网专项规划的修编工作,系统构建与城市格局、产业布局、人口发展协同、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交通体系,强化与深圳区域交通对接,规划与深中通道全面衔接的高速公路及干线公路,包括“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以及“三纵三横”轨道交通网,不断“织密”中山内外交通路网,融入大湾区交通圈,并谋划推动第四代住宅建设,推动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同时高标准做好新城、新区和重要景观节点的城市设计工作,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质,“扮靓”城市界面,为来访者和购房者提供更优质的出行及居住环境。
唐亚明 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
“新居住时代”的到来,好房子正在成为风向标。在未来,中山将从哪些方面引导开发商建设更高品质的好房子,给深圳乃至湾区购房者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具体在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方面如何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以提升居住舒适和便利性?
提升住宅建设品质,持续完善城市公建配套
彭荣辉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当前,中山正在引导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鼓励在住宅标准层设置公共开放空间,符合要求的公共开放空间不计容,进一步提升住宅空间品质;鼓励新出让住宅用地建设高度不低于两个自然层高的空中花园、公共绿化平台,符合要求的不计容,通过试点项目,支持建设绿色、生态的高品质住宅。
同时,中山围绕重点地块加强空间与功能规划,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布局和优质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
比如,深中通道中山侧的第一站——马鞍岛,作为中山向东发展的“门面”,拥有海陆空轨的立体化交通、在建和规划了完善的城市公建配套,南中城际香山站会作为TOD项目开发,预留了南中城际南延至珠海的衔接条件,以及与谋划中的深南中城际的衔接条件。未来,马鞍岛上还会有新中山港客运码头、翠湾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医院、商业中心以及集双环爱情摩天轮、婚庆酒店、餐饮、商场、一站式婚庆服务等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前瞻谋划,为深中一体化提供空间支撑和规划保障
张晓华 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四级调研员
深中一体化发展具有巨大合作潜力,一方面有利于深圳更好发挥面向东西两岸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山巩固作为西岸中心城市的定位。中山将充分发挥规划一体化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方式,实现产业的协同与合作、功能的疏解与重构、服务的优化和提升。
同时,中山也将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前瞻谋划好重点区域,探索对接深圳知名园区平台,为深中一体化提供空间支撑和规划保障。
相关链接:
楼市新政点燃了不少人的看房置业热情,中山楼市同样升温,引来不少“湾区客”。在翠亨新区马鞍岛上各大商品房项目近期的成交量中,深圳客的占比均在50%—70%之间。
它们不仅仅只是一串亮眼的数字,而是中山“大桥经济”效应初显的生动注脚,“深中同城”梦想照进现实序章的开始。深中通道的开通让中山加入深圳“半小时经济生活圈”,更是令深中“同城”的“流量”被持续激活放大,深中融合发展已经进入“加速度”。
一座桥让“双城”变“同城”。大桥两端,不一样的烟火,同样的热闹兴旺,“大桥经济”改写了深圳与中山居民甚至是大湾区人的生活。通过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实现产业交流、人文交流的“软连接”,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深中通道的开通也拓宽了深圳人的居住宽度。朝气蓬勃的繁忙和安逸舒展的生活被连接在了桥的两头,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编辑 刘立波 二审 张畅 三审 丁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