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大人之学 成技术之道!深技大副校长梁永生2024开学致辞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2024-09-28 10:3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9月27日晚,深圳技术大学2024年开学典礼暨迎新晚会在学校运动场举行。副校长梁永生发表“行大人之学,成技术之道”为题的致辞,他表示,深技大自建校起就肩负着“以一技之所长,谋一域之所强”的历史使命,铭刻着“敢闯敢试、唯实求精、日新日进”的精神图谱。作为学校的未来,同学们将以“深技大人”这一新身份赓续和发扬润园的光荣与梦想、魂脉与品格。

“何谓大学?”立大志以定其本,下大力以求其进,成大业以达其善。梁永生勉励同学们践行大人之学,秉承技术之道,以立大志之心、下大力之行、成大业之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以下是致辞全文:

行大人之学 成技术之道

——在深圳技术大学2024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来自全球12个国家的国际友人们:

大家晚上好!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今天我们在坪山河畔欢聚,隆重举行深圳技术大学2024年开学典礼,4571名新生包括首批留学生加入润园大家庭。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向一路陪伴你们成长的亲友和师长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感谢!

深技大诞生于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之际,成长于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之中,奋进于国家和民族昂扬进发之时,自建校起就肩负着“以一技之所长,谋一域之所强”的历史使命。今天的润园,铭刻着“敢闯敢试、唯实求精、日新日进”的精神图谱。众所周知,人才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教师是科研彼岸的引渡者,代表着学校的教研力量;学生是受教育的群体,预示着学校的未来。同学们!作为学校的未来,你们将以新的身份——深技大人——赓续和发扬润园的光荣与梦想、魂脉与品格。告别中学时代,步入大学殿堂,意味着告别单调划一的标准答案,走向复杂多元的现实方案;意味着告别“非得即失”的零和博弈,走向“和而不同”的双赢思维。何谓大学?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大学即是“大人之学”,即是学做大人。做大人,是孔子所言的“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是孟子笔下的“从其大体”“不失其赤子之心”,是庄子口中的“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是王阳明生命实践里的“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大人,心怀山海放眼量,脚踏实地思古今;大人,能心无旁骛学本领,可静谧自怡下功夫;大人,敢为世界进文明,肯为人类造幸福。

可以说,中华文明的“大人”之学,包含着三个不可或缺的层面:

第一,立大志以定其本。古人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须审天下之时势。同学们!放眼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迭代从未像今天这样,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引起如此全面而深刻的链式反应。当前的科学研究,愈加呈现出以技术应用为导向、以可靠程序为支撑、以制造产品为预期的特征。正如近几年频繁出现的“新工科”等称谓,实际上都在强调科学与技术关系出现的新变化。这种新变化就是“科技”向“技科”的系统转变。如果“科技”代表着科学引领技术的传统观念;那么“技科”则代表着技术导引科学的第一现实。从“科技”走向“技科”,不仅表达了科研范式的转移,而且展现了技术改变世界的实践雄心。同学们!立志须抱家国之情怀。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你们生在一个技术制胜的时代,来到一所以技术命名的大学。希望你们从全球的政治、经济趋势看技术,从国家发展的初心、使命看技术,从生活世界的不平衡、不完善看技术,把技术作为提升个人能力、改变时代际遇和完善人民福祉的阿基米德支点,画好个人、团体和国家的同心圆。

第二,下大力以求其进。有诗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里所说的“磨砺”和“苦寒”,不是低层次的重复劳碌,不是内卷化的恶性竞争,不是表演式的虚假勤奋。这里所说的“磨砺”和“苦寒”,是超越无意识的惯性活动,有意识地去行动;是抵抗封闭系统的熵增定律,发扬逆流而上的人性光辉;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能静心钻研、肯蓄势沉潜、有探索力量、敢自我突围。同学们!技术的世界是实战的世界,它以实践能力定高低,以转化能力判强弱,以展示能力论短长,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技术的逻辑是应用的逻辑。我们倡导的应用,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应用;是不拘于古,勇于创新的应用;是积极开放,全人发展的应用;是关注民生,助人济世的应用;是心系家国,有道有义的应用;是求美求真,立意博雅的应用。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技术出发,到价值中去;从实验出发,到实际中去;从有用出发,到有爱中去。在成长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精准破题,以发现问题的眼光决胜千里之外,以解决问题的实干运筹帷幄之中,做有能力、有底气、有信心、有渴望站上更大人生舞台的时代新青年。

第三,成大业以达其善。智者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里所谓的“坚韧不拔之志”是“把事做成的信念感与执行力”。“把事做成”的学问就是“工程”的学问。做好“工程”的学问,须有工程思维。同学们!工程思维是务实的、发展的、向上的、乐观的。在泥路和岔路间,它看到的是出路;在有限和缺陷里,它思考的是实现;在想法和看法上,它着眼的是做法;在冲动和被动中,它走向的是主动。工程思维是成长型心态、是包容性心态、是未来导向型心态,它不把现实当命定,而是起点和条件;它不把差异当对错,而是平等和空间;它不把过去当包袱,而是启示和动力。同学们!践行工程思维,不仅要点燃心中的理想火焰,即“好做事”;还要理清逻辑结构、设计约束条件、做好方案决断,即“事做好”;更要以善为本、从善如流,即“做好事”。希望你们以一流的工程思维、扎实的工程实践、向善的工程理念,将技术与艺术、利我和利他、成事和为善充分结合,做推动技术进步的卓越工程师,做传递文明之光的卓越工程师,做立足于世、创造于世、互爱于世的卓越工程师!

大时代,浪潮奔涌;新技术,日新月异。四十多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序幕。今年七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再过三天,新中国将迎来她的75周年华诞。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同学们!少年心事常拿云,要许人间第一流。希望你们践行大人之学,秉承技术之道,在理想追求上更进一步,在功夫本领上更进一步,在成事向善上更进一步!以立大志之心、下大力之行、成大业之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前进前进再前进!

谢谢大家!

(深圳技术大学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匡彧 二审 李璐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