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近日召开的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深圳将锚定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的目标,着力构建有利于原创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一流创新生态。昨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郭子平在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将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为建设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充沛的创新动能支撑。
全力打造国际一流创新环境
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深圳特区报: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突出以加快科技创新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体系。深圳将如何进一步推动企业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
郭子平:创新是产业生态的核心驱动力,在产业生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深圳创新的动力主要源自众多企业。近年来,深圳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和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动员全市各方面资源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全力打造国际一流创新环境,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880.5亿元,占GDP比重5.81%,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94.9%,居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59万件,连续2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47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0家,创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深圳将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建立需集中攻关项目库,通过“赛马制”“里程碑考核”和“中期评估”等资助方式,支持有能力的深圳企业牵头承担攻关任务。
加大对企业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开放力度。深圳高度市场化的环境为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消费级无人机、全屋智能等“深圳制造”在全国全球“叫好又叫座”。去年启动“超充之城”建设以来,以“一公里超充出行圈”进一步加速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动汽车产业与数字能源产业协同发展、融合互促。深圳将继续做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工作,为企业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在重大项目中的规模化应用,组织实施一批跨领域、综合性标杆和亮点项目,打造应用试验场。
打造创业风险投资发展高地。深圳将加快健全涵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信贷资金、上市融资等全链条的融资体系,发展壮大促进创新创业的耐心资本、大胆资本,定期开展创业投资企业与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活动。
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深圳特区报:市委七届九次全会对完善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管理机制,完善有助于提高创新效率效益产出、更多创新成果的制度机制等方面作出系列部署。深圳如何以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核心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郭子平:科技创新要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匹配,深圳将加快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依托设施建设运营成果,促进科技产业发展。
面向产业需求,深圳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开放程度高、综合性能优、产业用户多的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中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设施已基本建成,自由电子激光、特殊环境装置正式开工,鹏城云脑Ⅲ纳入国家级设施序列,并获国家发改委可研批复。通过打造布局完备、技术领先、支撑有力、综合效应显著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强势赋能我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性能材料等重点产业集群。
面向企业服务,深圳探索“投建运转”一体化的运营模式,搭建了设施投融资、建设、运营、成果转化一体化的综合统筹平台,打破传统设施“全额财政投资”旧模式,通过财政投入、地方政府专项债、机时使用收入、成果转化收益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面向产业用户,特别是面向民营企业充分开放共享,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服务企业创新的能力。
面向技术创新转化,深圳将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依托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深圳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集聚相关产业领域企业167家、总估值约330亿元,实现了“沿途下蛋”;将充分调动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参与积极性,系统规划布局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一平台一方案”推进建设,更好服务企业的技术创新转化。
编辑 李璐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