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田小学开展“生命·实践”教育学合作校评估活动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宽 通讯员 黄浩/文 李立治/图
2024-09-13 08:5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9月9日-10日,光明区马田小学迎来与“新基础教育”结缘后的又一个重要节点——“生命·实践”教育学合作校评估。本次活动分为“精品课展示”“评估汇报答辩会”两大环节,含语文、数学、英语三个专场,共呈现了5节精品研讨课。光明区各学校共300余人次参与。

活动中,马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蔡晓珊作《新基础教育 新理念引领 新质校发展》主题汇报,她从“破茧”“化蝶”“蜕变”三个部分,详细阐述了学校成为“新基础教育”基地校后,在学校管理机制变革、课程教学与教师发展、学生工作与班级建设方面的转变,以及“千里马文化”与“新基础教育”理念深度融合的校本特色发展,提出了后续开展研究的方向及策略,全方位展现马田小学“新基础教育”研究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评估组专家们在听取汇报后,对马田小学的扎实研究与快速成长表示肯定,并提出相关问题。蔡晓珊及行政管理团队分别从学校管理与文化、学科建设、校园新生活重构、教师成长等方面进行答辩,集中呈现了学校转型变革中管理制度的优化、研究主题的系列化等特色亮点,让评估组对学校所开展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卜玉华教授认为,马田小学呈现了新的研究面貌,校园新日常从中心到边缘,转向全域化;研究主题从专题到系列,实现系列化;课型发展也在成熟课型全员化、经典课型经典化、新课型创造化中稳步推进。学校要继续在“新”上下功夫,探索新路径,总结新经验。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人黄爱华认为,学校做研究,要思考研究的思路、技术的路线、逻辑关系和理论意义,形成顶层设计。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希望各学校在专家的指导下,继续扎根课堂,关注课堂变化,打造高质量课堂。

活动中,马田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还呈现5节精品研讨课,并作学科品牌建设汇报。其中,李立果老师执教《桂花雨》,赵兆炯老师执教《圆的认识》,曾仁海老师执教《圆的周长》,麦俊杰老师执教《圆的面积》,陈洁蓉老师执教《Unit1 My future》。三个学科都提供了有研究价值的课例,充分体现了教学重心下移,学生立场突出,资源交互反馈。在专家指导下,各学科开展研讨,执教老师进行教学反思,教研组成员、共生体学校进行评课,聚焦高质量课堂进行深入探讨。专家、教研员提了宝贵意见。

据悉,马田小学2017年与“新基础教育”结缘,2018年5月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签约成为试验校,历经几个重要节点——2018年5月,马田小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签约成为试验校,2020年11月开展中期评估,2021年进行全员普查,2022年5月开放精品课,2022年12月被认定为基地校,直至此次开展合作校评估。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宽 通讯员 黄浩/文 李立治/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